院友会
新传故事
面对现实 感知社会
发布日期:2007-03-23点击数:
(桂林晚报1月30日 北大实习生 吴琦)大三的时节是一座桥,一边是象牙塔,一边是社会,对于我来说,来到桂林晚报实习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桂树成林,故曰桂林”,多么浪漫的一座城市,原本以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定是一个再美丽不过的开始,但是跑了两天采访才知道,浪漫只是诗人的借口,我们面临的是没有任何借口的现实。 实习的第五天,上午和下午都跟着文烨老师出去跑了采访,巧合的是,两个采访都和农民工有关。一个是农民工讨薪,一个是农民工受了工伤又被打。 上午在工地一群被老板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围着我们几个记者,拿着之前签好的合同和承诺书,却依然一筹莫展,白纸黑字的凭据在他们手中竟还是如此无力。为了讨薪,他们不得不又从家里赶过来,晚上没有地方睡,就在工地旁生一堆火,围坐着抽烟。老板们可以选择不接电话也可以选择坐着小轿车慢悠悠的来解释,但是这二十几个农民工却别无选择。 下午去了医院,看到被打的农民工时心里揪了一下,却又不得不举起相机去拍照,我知道记者应该和医生一样不怕血,可是这种定力仍然需要学习。受伤的农民工正是在和公司老板商谈工伤处理问题时被打的,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几个亲戚和公司代表在忙活着办手续,他只能无助的坐在一边。他说他没有签劳动合同,他说他只是个农民。幸运的是,公司方面态度还算积极,可是这真的是幸运吗? 多方协调下,二十几个农民工的薪水已经拿到了一部分,受伤的工人也已经接受了治疗,可是这些乐观的结果看起来是这样的短暂和个别,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远比媒体上所呈现的更加深刻,他们几乎是这个高速运行社会的集体牺牲品,在高楼林立的映照下,他们的背影微漠而渺小,凝成了一个悲情的社会符号。 他们出卖了自己的血汗,只想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却还常常被欺骗;他们几乎丧失了话语权,而大多数时候他们无从争取,除非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威胁。在他们还要为生计奔波劳苦的时候,所谓话语权似乎有些奢侈,可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一群人的权益,无论是吃饭还是说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现实还很残酷,但在我们不断求索和进步的过程中,始终应该清醒,弱势群体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口饭,还有一口气,一种被平视的尊严。 以前在北大,我可以熟练而轻松的写出这番话,而现在,在现实面前,我深知这是一个太过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可是当我们手中还能够握着一支笔的时候,这种声音就不应该停止。我并不去描绘美好的未来,现实远比未来有力量,我只是出于记者最起码的良心,不愿意变得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北京大学里最有风韵的景致,我暂时停止了在那里附庸风雅的生活;山水溶洞是桂林名冠天下的风景,我必须在这里重新开始直面社会现实的反省。

上一条:在桂林寻梦的加拿大女孩
下一条:给桂林小吃注个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