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刘楠:去想去的地方,与坚持梦想的人同行
发布日期:2011-04-15点击数:
个人简介: 刘楠,陕西省西安市人。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时辅修艺术学双学位。2006年保送本院新闻学研究生,2007年赴丹麦留学半年。2008年毕业后加入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在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工作。 2年前,刘楠研究生“欢乐”毕业。在新传待了6年,她笑称早已“摩拳擦掌”,有种“壮志欲酬”的感觉。6年的时光里,刘楠积累下的经历耀人:做过院学生会主席,担任过社团负责人,拿过南都奖学金,采访过不少“大牌”……而如今,从最初的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到现在的世界银行,职场中的刘楠,正稳步向前。 回首与新传一起成长的6年,刘楠觉得那是一段充实而快乐时光,一段人生中无可替代的岁月。
从“爱上女主播”到爱上新闻学
2002年,刘楠入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中时的一部韩剧《爱上女主播》让她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好奇感和兴趣,北大新闻学悠久的历史底蕴也很具吸引力,最终使其和新院结缘。就在那一年,学院第一次举行学生会主席遴选,全院同学们可以推选代表参加最终的选举。刘楠回忆,这一举措激起了大家参与学院工作的热情,她也加入了新一届院会的学术实践部,开始着手为这一年轻的院系做自己的贡献。 很快,她和部里的同学发现,无论是交谊舞会还是联欢会,这样的活动其他院系也都有。究竟什么才是新传同学自己喜欢、需要的? 他们的答案是:一个自主的新闻实践平台。这里,不仅要能训练大家的采写功底,还要能让同学们真正去将自己的想法,将新闻理想大胆地现实化。 于是,新传通讯社应运而生。 让他们无比高兴的是,这样一个想法得到了学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多次到赵为民老师家中拜访,讨论建社事宜。又如,在采写指导方面,徐泓老师的指导也让社团很好很快地成长了起来。通讯社的出版物是一份叫news的旬刊,刘楠和其他社员们一样,在这份薄薄的小报上留下了不少自己的文字。他们还曾经在徐泓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针对北大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并最终将成果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刊登于新传社的刊物上。和熟悉的老师同学不同,农民工是一个常见到却又陌生的群体。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刘楠和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了他们的现实与梦想,对社会也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往日作品的具体内容刘楠已经淡忘,但这些经历本身依旧让她难以忘怀。 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刘楠也一直把为全院同学提供专业实践平台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她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在她的组织下,院会和新传社一起成功举办了“微笑北京”主题摄影大赛。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摄影大赛,她所带领的团队从《中国日报》拉来了两万元的赞助,请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担任评委,获奖作品还在中国日报上登出。 这些努力也给了刘楠以回报。2005年,因为创立了北大目前唯一学生自主通讯社,刘楠荣获首届“南都奖学金”中最高的特别奖,且为同奖项七位获奖者中唯一的本科生。
笔下点滴,汇聚成长
本科期间,刘楠的专业是新闻学,她选择积在校园媒体中接受锻炼。借助北大的平台,刘楠采访了不少名人。这些采访不仅给她带了了快乐和满足,也提高了她与人沟通的能力。 然而,最让他难忘的一次采访,与大腕无关。那是《北大青年》的一期专题:《再道一声“小平您好”》。专题旨在找到当年国庆在天安门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84级师兄及其他事件参与者,对他们进行一次采访。刘楠欣然领命。二十多年的岁月改变了很多,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制药公司的老总,有的成为了编辑,有的成为了投资家……虽然如今身份迥异,但他们对过去的回忆都充满激情,每个细节也记忆犹新。采访需要亲自外出去跑,最远的一次,刘楠甚至去了亦庄,在某制药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做采访,狠狠体验了一把跑新闻的感觉。 研究生阶段,刘楠在百度财经的实习经历也让她受益匪浅。她称自己很幸运,能够在百度采访到不少在世界级的商界名人,例如索尼公司的前董事长出井伸之,美国营销大师科特勒。作为实习生的她也有幸和和李彦宏等“大佬”一同开会,面对面讨论频道发展战略。百度这种淡化等级的宽松自由的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8年毕业,刘楠选择了陶氏化学。在她看来,跨国企业的工作经验是全面学习和体验的好机会。虽然最后没有选择留在新闻行业,但刘楠觉得,在新传学习的这些日子依然为她日后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是很全面的,特别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刘楠说,无论是在外企,还是在其他单位,这一能力都非常关键。学院老师们的关怀也让她感到温暖。她忘不了大二的时候,好几次去徐泓老师家中和她畅谈谈新闻理想情景——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最难忘却燕园情
虽然未来也会同样向她展开自己的不确定性,刘楠总是微笑以对,且不会选择为之过多地精打细算。在她看来,未来终归“无法预先安排周全”,只需做好当下,踏实成长。 “我不同意将大学完全当成职业化的训练时期。”她觉得,大学就是大学。在大学的年龄段就应该做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学习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初步了解人与人是如何互动的。了解清楚了之后,在日后的职场自然能游刃有余。 提到大学期间参与过的许多活动,刘楠说,她所要的,更多是享受这种奋斗的状态。例如那次新闻摄影大赛,那么辛苦那么累,其实完全可以不做。“但是我们做下去了。当时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有才华有活力的人可以为这个事情来一起奉献,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非常美好。” 谈到这些年来的变化,刘楠说最大的一点就是心态的成熟。刚进校园时,不仅在乎自己的看法,还在乎别人的看法。后来开始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并且,很多内心的疆界也被打开。 已经一年多没有回燕园的刘楠,最近正和同学商量着“开发”一个“北大美食游”。目标很明确:用一天时间将母校美食吃个遍。学一的煎饼果子,博实的凉皮凉面,燕南的水煮牛肉砂锅饭均被列入备选。 其实,想回味的更多不是饭菜,而是置身校园的那种感觉。六载燕园情,六年与新传共同成长的时光,让她难以忘怀。当时的她,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新闻人,想的是了解事实真相,报道事实内容。“那时的状态真的非常可爱。” 未来路向何处?刘楠依旧坦然。“简单来讲,人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个。”她说:“一个是去向何处,一个是与谁同行。”而她的选择也很简单: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坚持梦想的人同行。 采访手记: 采访前,聊到刘楠师姐,一位已经工作的师兄脱口而出:“她是一个牛人。”师姐华丽丽的简历就是佐证。我也由此以为,刘师姐会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涯精心规划的人,很早就开始为将来做各种准备,并打算在采访时想她取经。 采访中我才了解到,师姐并非我臆想的那样。她相信“未来无法周全安排”,认为重要的是“做好当下,踏实向前”;她反对将大学教育变成职业培训,乐于在大学期间做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的确,她的大学经历充实丰富,但那些选择多是出自兴趣爱好,而且她喜欢奋斗的感觉。 我想,正是这种非功利的心态,反而让刘师姐拥有了更多收获,以及一段美好的大学岁月。

记者/陈磊

上一条:刘寰宇:从“编辑出版”到“公共关系”
下一条:康辉:保留一点单纯的学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