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李芸:成就贵在坚持,幸福缘于喜欢
发布日期:2011-04-17点击数:
个人简历: 李芸,缘于对国防绿的特殊情结,2003年从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地方大学生干部,从此以军事新闻出版工作为自己的奋斗事业。曾在《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任编辑。2007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在解放军出版社的《解放军生活》杂志担任编辑。 采访李芸是在一个周五,由于是年终,杂志的编辑和来年的发行工作让她这个责任编辑无暇分身,于是采访被安排在午休时间,地点就在她的办公室。初为人母的李芸比她博客照片里看起来要胖一点,没有穿军装,和所有妈妈一样,一谈起孩子脸上就阳光灿烂。 虎头虎脑的小女儿“满小宝”并不知道,妈妈为自己建了一个博客,记录她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然而对于妈妈来说,她亦是那段燕园时光的最佳见证——她安逸地呆在妈妈肚子里,一同感慨着园子里的季节变换,塔影湖光。
“为什么要读书?”
李芸与北大的结缘就在一个闪念。2002年,还是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的她趁着刚开学事情不多,一个人去了趟北京,她跑到北大去参观,一进校门就顺着博雅塔的方向找到了未名湖。可惜当时天已经黑了,她并没有看到北大有名的湖光塔影,但也正是因为天黑,从未名湖“晕晕乎乎”绕了一圈出来的她,看到了灯火通明的图书馆,用她的话说,“就在那一刻,我有了那个想法。”那个想法,就是到北大读研。 2007年,李芸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从陈汝东老师研究大众传播。北大有一个传统,每年新生入校都要从南门入校,这里有一条笔直延伸的大路,依次连着百年讲堂、图书馆、未名湖和博雅塔,这条路见证了无数年轻人初入燕园的心潮澎湃和意气风发。 李芸没有走南门。她在博客里写到:“9月2日,一大早来到北大,报名注册,终于在这么多年后,我成为了北大学子。那一刻,很奇怪,心里没有太多的激动和自豪,有些淡淡的沉重。” 在北大读书的三年对李芸而言并不轻松,工作和学习两头的压力让她在博客里感叹:“要命啊”,陈汝东老师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给学生指导论文从来是要具体到标点符号的,李芸因为导师一条批评的短信落泪也不止一次,她对此的评价就一句话,“老师严厉是一个人的福气”。 导师给李芸开过一张书单,抬头四个大字——培养计划,“每两周一册,读书报告一篇”的严格要求让李芸倍感压力。“老师曾问过我为什么要读书”,李芸沉浸在回忆之中。当时的她一本正经地回答:“读书就像盖楼,也许不知道楼盖起来有什么用,但是站得高了,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导师笑笑,没说对,也没说不对,但让她把这话给其他研究生也说一说。 硕士二年级的时候,导师找到李芸,问她愿不愿意当助教,怀着满小宝,“工作上的事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句号,哪怕是顿号”的李芸欣然答应下来,因为她不想只是到北大来上上课,交交论文,既然不能住校,那就要用其他方法“融入到这所学校中去”。 “第一次给同学辅导论文,我在教室里等了一个下午,结果一个人也没有来,”李芸假装气鼓鼓地说。一个学期的“汉语修辞学”课程,她总共给同学做了四次论文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和同学聊了很多学习之外的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很喜欢这种交流的过程,这让我真正融入了北大”。直到现在,李芸还和当时选课的一些同学保持着联系。 在当“汉语修辞学”助教的时候,她每逢中午上课就从单位坐车去学校,当然,总是带着肚子里的满小宝。不过除了学术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不断吸引她常往北大跑,那就是百周年讲堂的各种演出。“我的工作单位离北大很近,坐公交车只要二十分钟,百年讲堂票价便宜而且节目丰富,我没事就常来”。 按照导师的要求一路坚持下来,李芸逐渐改变了自己对于读研的看法,做完毕业论文以后,李芸请导师吃了一顿饭,席间,对于老师曾问过的那个“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突然有了新的领悟。
“做一个特别好的编辑”
2003年本科毕业后,李芸参加了工作,她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报社《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从2005年开始,她一直负责《解放军生活》杂志。也许是因为父亲就是军人的缘故,李芸说她“从小就一直特别热爱部队”、“看到军人就特别有安全感”,2004年入伍的她,到现在当兵的时间几乎和做编辑的时间一样长。工作期间,她曾经到沈阳某部长话连担任过三个月的副指导员,也到东北边防哨所去采访驻扎在那里的士兵。这份工作给了她很大的成就感,“做的东西对年轻人能够影响,我感觉很好”,她喜欢跟年轻的战士们沟通,却也常常因为部队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而头疼。 李芸选择编辑职业,是因为本科的时候,韩俊老师的一门“报纸编辑学”课程让她产生了兴趣。她认为,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组合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是一件“特有趣儿”的事情。而一个军报的主任则加强了她对这项工作的使命感,“他对我说,做一个编辑很容易,但做一个好编辑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编辑难,做一个有特色的优秀编辑更难,”重复这句话的时候,李芸显得很虔诚。从那之后,“做一个特别好的编辑”就成了她的自我要求。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的单独考试,要求应试者有四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毕业后从没有打消过考研念头的她,一直在默默做着准备。每周工作五天,周末就去“新东方”学英语,去国家图书馆自习教室复习。她工作了四年,也就准备了四年。等到一朝梦圆,就有了以上的故事。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提出想看看她编辑的杂志,她打开柜子,边找边介绍哪一期有哪几篇文章,哪些文章是她自己采访后写成的,如数家珍。记者奇怪她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回来整理录音的时候才找到答案,“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就肯定能做好”。 采访手记: 李芸不是北大“土著”,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考研失败,入伍,工作,成家,再次考研,经历了这些以后,李芸才成为了一名北大学生,所以她格外珍惜,也格外平静,因为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她而言,已经不再意味着同辈之间的荣耀抑或父辈之间的自豪,而更多地意味着她可以继续做她喜欢的事情——读书,用她的话说,就是把属于自己的那栋“大楼”越盖越高,好让自己能够看到更广阔、更美丽的风景。 李芸说她一直向往北大,希望融入这所大学,于是她选择考研,选择带着身孕做助教;李芸说她从小喜欢部队,喜欢军人,读大学以后又喜欢上了编辑,于是现在她在部队出版社,每天从事为士兵们编辑图书的工作。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也许不是常人所期许的优秀,我看到的只是一种对于自己内心的忠实,一种slow but steady的执着,始终清楚自己所爱为何,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也不攀比,只是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品尝自己的进步。 如果让我来定义“优秀”,那李芸无疑是优秀的,因为她拥有自由意志,以及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和毅力,虽然她认为自己不优秀,认为自己“三十而未立”。

记者/汪玉龙

上一条:卞卓舟:一个“编出”人的成长
下一条:满毅:北大梦,记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