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王洪涛:在新传修的“四门课”
发布日期:2011-04-17点击数:
个人简介: 王洪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99级本科生,2005级硕士研究生。2003年至2005年作为北大选留干部在学校工作两年,现就职于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一晃学院成立已十周年,现在回想起在学院学习生活的日子,不禁要再叹一声“岁月如梭”。而立之年的自己,习惯了工作中的“八股文”,到了要写些怀念的话的时刻,反而不知该从何下笔。 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加上在学校工作的两年,迄今为止,我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北大里度过的。记忆深处,曾经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渐渐归于平淡。在大学,我修了数百个学分,听了无数节课,但是总结起来,在北大,在新传,有这么“四门课”,让我在进入社会以后依然常常回味,受益无穷。 我学到的第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如何管理大学生活本身。在这一课里,如何合理经营自己的课余时间,显得尤为关键。完成基本的课程之后,我开始对丰富的社团生活和学生工作感到好奇,在社团和学生会的工作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担任了社长和学生会主席;当“双学位浪潮”席卷校园,我也报名成了“双学位大军”中的一分子,拿到学位的一瞬间,无比庆幸于当时的选择;本科毕业后,从学工保研,到创业实践,再到最后的找工作……六年时光飞逝,在这其中有迷茫也有憧憬,更多的是磨练与挑战。在北大的每一步都让我感叹于她的博大,在新传的每一天都让我惊叹于她的美好。 第二课,是如何充实自身的经历,丰富自己。校园的生活充满了很多快乐和值得怀念的事情。生活是门大学问,大学是个大学堂。北大更是如此兼容并包,百花齐放。那时学院成立伊始,朝气蓬勃,也给了我们这些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舞台:举办第一届学院篮球赛、第一次社团招新、外地学术调研、接待台湾来的新闻专业同学、邀请外国驻华大使作讲座等等。那时做的很多事情,具体的结果都已记不清楚,但经历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和收获,并最终沉淀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一直认为,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给了我们更多尝试和改变的机会。所以建议师弟师妹们,在校园里除了学习知识,还要敢于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充实自身,更真实地感受世界。 第三课,是要尽量多地从老师那里吸取到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养分。谈起校园生活,就不能不说说我们可敬的老师们。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陈刚教授。他不仅传授我专业上的知识,更是我生活和精神上的导师。现在想起来有些惭愧,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没有好好学习,牛不入耳,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老师谆谆传授的人生教诲,读书时缺少阅历,无法体会其中深意。随着年岁虚长,遇到困难时才又想起老师的话,当真是回味无穷,只恨当时自己没有记住更多。还要感谢孙华老师,在学院做学生会工作的那段日子,孙华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传授我处理工作事务的经验和方法,对我现在的工作仍帮助良多。孙老师特别平易近人,现在想起来,当时有好些工作做得不好,他并没有严厉责备我,只是笑呵呵地教我改进的办法,让我能够有信心坚持做下去。要感谢的老师还有很多:质朴博学的史学军班主任、知识渊博的刘德寰老师、亲切可爱的徐金灿老师、美丽幽默的余璐老师……还有很多教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在这里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诸位老师不仅仅将专业知识教给学生,更是将他们对学术领域、业界,甚至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传授给了学生。在北大,在新传,这种“薪火相传”的氛围尤其让我感动。 第四课,是那些“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大学里的友谊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让我感觉温馨的。无论分别多少年,曾经的兄弟仍然是最好的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听讲座,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玩游戏……形影不离的时光中,对分别的感伤并无预期。几年下来,虽然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但现在看来那段时间积淀的友谊是最纯洁、最宝贵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当然,除了这“四门课”,学院本身的课程也十分丰富,还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可以去听,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珍惜的机遇。虽然当时看来,有些专业理论看似枯燥,看似与实际工作无关,但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工作时绕了很多圈子、吃了很多苦头才得出的体会,很多都早早地躺在老师给我们的讲义之中。当然校园里学习的东西不能解决所有实际的问题,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里去寻找。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各种思想、文化、科学理论都在这个舞台上缤纷多彩地呈现给大家。多听听领域内专家的介绍和建议,可以帮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找准事业方向。以广告专业为例,学习的课程涵盖了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策划学、统计学等领域,范围很广。当然广告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做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工作,甚至和广告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比如我)。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学院是希望能够培养广告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正如陈刚教授所言:北大的广告专业是要培养广告行业的管理者,而不是一个广告技师。并不是说管理者就一定比技师要重要。我理解,陈老师更多地是站在我国广告行业发展的层面上,认为现阶段需要更多的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广告业发展的从业者,而学院正是要培养这样复合型、管理型的从业者。 借此机会,我愿与师弟师妹们共同分享一些工作后的体会。其一,是要在求学期间寻找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方向很关键,如何找到方向更是一门学问。首先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去了解这个社会,在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多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做不同的工作,了解行业的工作内容和“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最做到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二,找到方向后,要在这个方向上找一个好平台。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来说,“神马都是浮云”,起薪和职位等等表面因素并非占有决定性意义,关键要看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其三,在领域内找到自己的新“导师”,尽可能地去和前辈进行沟通和交流,要敢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诚恳的见解。其四,一定要学好英语。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口语,它是一把能够开启更广阔事业之门的钥匙。希望各位师弟师妹对自己充满信心,成功没有标准,关键在于你认为现在做的事情有意义,这种意义并不一定在于所做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在朝着实现理想的方向更进一步。 学院成立十周年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能够为院庆活动书寥寥数语更是感到十分的荣幸,更向学院的各位老师、同学问好!

上一条:赵耀:关于学院的一些记忆
下一条:卞卓舟:一个“编出”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