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吕艺:教子有方的“老北大”
发布日期:2011-04-27点击数:
吕艺,男,1954年生人。1978年2月――1981年1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2月――1984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7月――1988年9月:留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博士课程,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2001年5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师。2001年5月至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系副主任、主任。 55岁的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永远挂在脸上的憨厚笑容。 吕艺,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信息管理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大已有三十一年,可谓一名“老北大”。 让他最为开心的是,他的独生子吕昂在2003年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后,又在2008年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与父亲相比,吕昂虽已在北大生活六年,却还是一名“新北大”。 新老北大人互相评价,吕艺自豪地夸儿子说:“我儿子,比他爸强!”而吕昂却谦虚地低着头:“我爸爸还是比我强那么一点儿!”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
让吕昂难以忘怀的,是那年春节父亲带他回南京老家。在那里,吕昂亲眼看到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听到父亲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吕艺的童年在南京市委大院度过。这座大院是国民党时期的考试院,毗邻古鸡鸣(金陵)寺和玄武湖。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我们小时候正好赶上文革那几年,不上课,十二三岁的男孩正是玩的时候,所以我和市委大院里的一群孩子,天天想着办法玩。”吕艺说,“春天的时候我们爬到树上去掏鸟蛋,夏天就是抓蜻蜓、蝴蝶。我们养鸡养鸭,还把鸭赶到大院的河里去放。秋天抓蛐蛐,还去玄武湖里摸鱼、抓虾,一年四季花样不断。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生活特别丰富多彩。” 1969年,吕艺的父母作为南京市级机关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在那个年代里,中共中央先后3次发出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决定,全国有百万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和工矿企业参加劳动。当时15岁的吕艺最终跟着父母来到江苏省淮安县,户口所在地由城市变为农村。 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吕艺说,“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要出门,走四五里路到学校,下了学再走回来。我们天天在田野中走来走去。” 对吕艺来说,在农村最折磨人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对未来的迷茫。“那时候我并不怕农村艰苦的生活,最难受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理。”他说,“在农村隐隐约约就会感觉没有前途。”后来吕艺的一些同学,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而他,依然在农村艰苦地生活。 不过现在回头看,吕艺还是觉得那段时光挺美好。因为他觉得,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日渐优越,“那些痛苦的经历慢慢淡漠了,只剩下好的记忆。”他总是用这样的思想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当儿子对现实有所不满,吕艺都会教育他摆正心态,用一颗包容的心面对生活。 儿子最喜欢的歌曲就是《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每天都要精心地灌溉,兰花却一天天的垂败,清风送来了杏花香,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他承认,这种乐观的心态是从父亲那儿学来的。
父子的北大缘
让吕昂最为佩服的,是父亲高考的战绩。 1973年,19岁的吕艺成为贵州省安顺市第三中学的教师。他教过许多课程,学校需要世界地理老师,他就教世界地理;缺语文老师,他就教语文。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从宣布恢复高考到正式考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吕艺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全力以赴地复习备考。“当时我非常兴奋、激动,因为这么多年都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努力去证明和改变自己,所以当高考这么一个机会来临的时候,就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特别珍惜。”吕艺说,“我那时候准备复习,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结果,离高考还有一周的时候,吕艺的身体终于挺不住了,吃什么吐什么,不得不卧床两天。 1977年12月10日,高考终于开始了。满分400的考试,吕艺得了351分,以恢复高考后贵州省第一届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26年以后,吕艺的儿子吕昂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说到这些,吕昂最感谢的就是父亲。 2003年春天,SARS病毒肆虐京城,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整个北京被一种恐慌的情绪笼罩着。即将面临高考的吕昂压力很大,当时为避免传染,学校已全面停课,他只能呆在家里自己复习。吕艺在这个时侯给了儿子很大的帮助。他和儿子谈心:“高考的成功与否虽然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并不是高考考得不好,或者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人生就完了。要放松,尽力就好。”吕昂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生活是一桌菜
生活中的吕艺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当有同学生病了和他请假时,吕艺会细心地给他发邮件,嘱咐同学“好好休息,身体要紧”;他负责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毕业实习,每当有学生问他各个实习单位情况的时候,他总是一遍遍耐心地讲解。 吕昂说:“父亲虽然是南京人,但拥有北方人比较豪爽的性格,不拘小节,在学生中很有人缘。” 吕艺的研究生都特别期盼逢年过节老师的家庭聚会。每年春节或者国庆放假的时候,吕艺就会把自己的研究生们邀请到家里,亲自下厨,为他们准备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日子久了,研究生们渐渐了解了吕艺的拿手好菜,每次去老师家前都预定好了各自爱吃的菜。聚会之时,吕艺父子和学生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好不热闹。 吕艺做得一手好菜,干烧鱼、红烧鸡块、珍珠丸子都很拿手。吕昂说:“我小时候并不觉得他做得好,从小到大都是被逼着吃,直到我上大学开始吃食堂的饭了,我才终于明白他做得有多么好吃,只是我每周只能吃一次了。” 周末吕昂回家的时候,吕艺也常常会教他做几道小菜。一次北大医学部举办“神厨大赛”,吕昂现学现卖,还得了三等奖。

苏孟迪 都亭喜

上一条:师曾志:从“宅女”到行动者
下一条:陆绍阳:爱电影,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