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爱笑的徐金灿
发布日期:2011-04-27点击数:
徐金灿,副教授,1990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任教;2008年1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她于1998年4月-10月,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访问学者;1998年4月-10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访问学者;2008年1月-2月,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她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告心理学,CI研究,品牌研究和广告与消费研究。 “徐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笑。” “徐金灿啊,每天都是一个笑脸。” “她和我一块儿当班主任的时候对同学们总是笑容满面。” ——这是徐金灿的同事和学生们对她的描述。 果不其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一直眯着眼睛,嘴角上扬,和蔼可亲。 徐金灿习惯透过自己那一双爱笑的眼睛,用乐观随和的态度看世界。她说,自己最喜欢穿的衣服是舒服的休闲服,最喜欢养的花是容易养活的花,她最希望同学们把她当成朋友对待,她看人总是喜欢看到他们的长处。 这样一位特别爱笑的老师,谈起自己的爱好和人生经历时总是强调“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看的电影,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童年经历,“有什么就玩什么,有选择就有原因。” 徐金灿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广告心理学,不过,踏进这个领域并不是她人生的最初选择。 上世纪80年代,信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可供选择的东西也相对较少,那时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更多地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上高中的时候,徐金灿觉得地球物理不错,自己又比较崇拜爱因斯坦,因此便报考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院。1986年,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该院的学生。 但是,大学生活并不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各领域的讲座和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非常多,尤其是在北大这样一所综合性的高校。在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新鲜讲座与不同专业之后,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更适合学习其他专业。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徐金灿打了个比方:“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在,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好像一碗不是自己的菜,那你就换一个。” 她换的“那碗菜”是广告与消费行为学。因为她发现,比起地球物理,自己还是对人比较感兴趣,再加上自己的个性随和,因此选择了将活生生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有些枯燥的“物”。 当时,广告学研究刚刚在国内兴起不久,徐金灿赶上了这班车。1995年,她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广告与消费行为学方向的研究生。在徐金灿看来,广告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消费者收到信息,关键是要能够说服消费者。而要想说服别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状况。 徐金灿捧起这碗“菜”之后就再也没有放下了。1998年,她又回到了曾经就读的北京大学,学习和教授广告学。 实际上,当徐金灿刚刚踏入自己所选择的领域时,国内关于广告与消费行为的研究是非常之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徐金灿的理科背景再加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便给她提供了很多帮——不管是实验还是调查,她都会通过实证来分析,做研究总是很严谨。 不仅是做研究,教书时的徐金灿也秉持着严谨的态度。“金灿姐姐做事都很认真的,一般在家里面就把课堂都准备好了,但是到上课之前还会不断地检查。”这是与她同在一间办公室两年的王辰瑶对她工作的评价。 在评阅学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徐金灿总是希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早完成。但有的学生习惯了拖拉,到最后一刻才交上自己的论文,这会让平日里和蔼的徐金灿有些着急。 广告专业每年十几个研究生,她都是论文评阅组成员。答辩时,经常从早到晚,一忙就是一整天。 “每个选择都是有原因,有理由的”。在和记者聊天时,徐金灿一边喝水,一边笑眯眯地说。在对话中,她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想得开,她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开心的事情。 有一次,她和王辰瑶一起去昆明开会,正逢上休息时间出来溜达。她看到南方美丽的风景,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挺好的!挺好的!”当时她正处于感冒状态,有些鼻音,两个人就一直大笑,一直喊着“挺好的”。王辰瑶说:“她就是这样一个会从内心赞叹的人,她性格的颜色就是这样的明亮。” 在业余时间,徐金灿喜欢和朋友聊天。她经常和王辰瑶在一起,饭后在未名湖边散散步、聊聊天。她喜欢看电影,也看书、看新闻,但都不分类,有什么看什么。 她原来不喜欢运动,但最近两年为了健康,偶尔会爬一爬香山。 现已年过四十的她,没有特别的梦想。她希望能让学生们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和她多多交流,共同感受广告学的乐趣。 就是这样,她的生活平凡而快乐。

权俞利

上一条:学者许静的非学者生活
下一条:徐泓:我最好奇的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