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共议版权贸易及出版新趋势
发布日期:2011-09-01点击数:
2011年8月28日,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中心再次迎来新的贵宾。借第18届北京图书贸易博览会之机,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协办的首届“中英出版论坛”也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冯支越到会并致欢迎辞,另一主办方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和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蒲嘉陵代表协办方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吕艺和张积老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会议。
来自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Adrian Bullock副教授,以及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Toby Eddy先生来到北大,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学者及业界精英和媒体同仁共聚一堂,以“版权贸易及出版新趋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英国一直是世界出版强国,无论是在出版历史、出版理念、还是出版物质量和影响力方面,都是世界出版业中的翘楚。以牛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出版专业教育,历史悠久,与出版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英国出版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代表英国培生教育集团版权总监Lynette Owen女士发表了题为“版权的购买与输出”的主题演讲。演讲详细地介绍了版权贸易的整体流程,以及中国出版商在输出版权、购买版权中应注意的一些主要事项,例如,中国的出版商应当更注重挖掘哪些书能引起最广泛的国际兴趣,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市场调查,来确定不同市场的优先级。而各地的书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了解市场、与版权代理见面和沟通、拓展关系网络的重要渠道。版权贸易中还存在许多细节,例如,图书中第三方材料的权利。这些细节往往也是决定版权贸易是否成功、关系是否长久的重要因素。 出席论坛的Toby Eady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近年来,中国市场也逐渐引起他的注意。他为将中国作品带向世界作出了众多的努力,比如将于丹的《论语心得》成功推向世界,可谓是中西方版权贸易的优秀实践者。Toby先生在会上,也分享了他在和中国的作者与出版社合作的过程中合作的心得。中国的作品要想更多的走向世界,不仅要有更多的好作品,也应当有更多的符合世界兴趣的作品;不仅要有好的作者,也要有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版权代理人。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drian Bullock先生,则分享了一项关于英国及西方出版商对于与中国进行版权贸易方面态度的报告。这项报告以开放式的问题,通过对多家中英出版商及代理人的访谈,了解了中西方出版商对于中外版权贸易的态度。通过报告,我们看到,中英版权贸易的总的态度走向在变好,双方都更加熟悉,并更加务实。外国出版商对中国出版社的疑虑在渐渐减少,而中国出版社对外国作品的甄别力也在逐渐增加。但是,文化差异和壁垒仍然存在,中国作品与世界需求的脱节也导致版权贸易的困难,中国出版社对众多细节问题的忽略,也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市场正在渐渐开放,中国出版社也开始逐渐关注自己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以及考虑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与会的中国学者也就出版新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聂震宁在讲话里提到:文化产业一定要以文化为主,不要以多元化经营为借口,过多地搞其他产业;要大中小企业并举,关注民营书业;作者稿费的起征点800元也是几十年不变,应该提高才适合国情,也鼓励作者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就我国数字出版业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展开讨论,他认为,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环节,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出版中的技术描述,进行数字出版的主体也不仅仅是出版社,数字出版业是指数字内容产业。在数字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方面他指出,真正的以出版社为生产主体的电子出版物规模相当有限,并且出现了萎缩趋势;以封装型介质(如CD-ROM)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小;电子书一类的电子出版物生存空间面临具有巨大用户群的门户网站等的激烈挤压;电子出版物成为了出版社的鸡肋;版权问题越来越凸显;政府部门对数字出版的产业政策不明晰,主管部门职能不明。他呼吁建立专门从事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社,并预言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为:1、E-book等传统电子出版物市场将进一步萎缩,2、传播渠道成为制胜的关键,3、移动数字出版业会获得快速发展,4、数字出版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 北京大学新传学院博士生严富昌就网络媒体的知识共享许可机制研究,数字版权使用,上海交大讲师李武就开放存取、中外版权合作实践,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张新华就数字出版价值链等话题作了报告,并与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英国牛津布鲁克斯硕士毕业生、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黄家坤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回顾了中国版权贸易从加入伯尔尼公约至今筚路蓝缕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会议筹划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最后发表了《版权贸易与文化软实力》的总结发言,在讲到未来出版的趋势是数字化、市场化、集团化、立体化 (跨媒体发展)、国际化的同时,他强调不能忘了文化。他还强调一个观点:不要仅盯着统计数字,还要看内容,也不必在短期内急于消灭逆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版权贸易急于持平是不符合实际的,科学、技术、学术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差距要正视,还是要讲“拿来主义”,这也是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表现。 此次中英论坛,是中英两国出版界高校的对话,也是两国出版学术界再次伸出的友谊之手。英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版权贸易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双方约定第二届中英出版国际论坛将于2012年4月伦敦书市期间在英国牛津举办,并将长期办下去。我们希望在学界的推动下,中英两国的版权贸易也能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姚雪 玉沛 彩天等整理)

上一条:我院师生在“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获得殊荣
下一条:台湾七日:一段文化之旅,一场交流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