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关注北大农民工:37楼夫妻房
发布日期:2006-09-26点击数:
37楼D22号,住着年轻的洪、李夫妻俩。由于夫妻双方都是宿舍保洁员,他们分到一间“夫妻宿舍”,在北大享受一个小小的“家”。每天凌晨四点,在绝大多数学生还在沉睡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深夜才回到温馨的小屋,上网、睡觉。 在37楼地下,像这样的夫妻房共有十间。 洪和李结婚八年,两年前先后来到北大,7岁的孩子被留在老家黑龙江肇东读小学。 “这两年在北京,我们没有什么变化,比起城里人,还是不成。”女主人笑着说。她侧坐在床上,长发披在肩上,穿着体恤、长裤和红色运动鞋,俨然是城里人打扮。 “可能还是有点变化。回家的时候,他们都说我白了,眼光高了。”说到春节回家睡火炕不习惯、走土路脚下打绊、看村里的小孩子觉得又脏又土……女主人的声调提高了。然而说到“别人问到在北大干什么,我们都不爱说”时,她的目光黯淡了。 “没有技术,只能干体力活,做临时工。”两个人几乎同时说。 来北大的两年里,男主人换过两份工。在园林科做工人的时候,整天干重活,累得抬不起头来。“吃了饭,什么都不想,就等天亮了。”后来在供暖中心干,现在作保洁员。工作一份好过一份,钱虽然没多挣多少,但是有了闲暇。 最近,他们托人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想学点东西。“自从有了电脑,电视机、VCD、收音机都没用了。”虽然上网费比一般学生高五倍,他们还是装了网线,甚至还装了摄像头。“现在还是自己瞎玩,希望多懂点东西。不过和你们比差的远呐。” 虽然在这里有个看来还不错的“家”,但他们更挂念远在家乡的孩子。“孩子不能和我们一样了。”男主人很坚决,“他们要受教育,要靠知识走出来。” 提起孩子,女主人有些怅然,“要是带到北京,要花不少钱,肯定不行。”虽说对孩子牵肠挂肚,但顾忌回趟家要花几千块钱,还要丢下工作,两个人只好咬咬牙忍着。 相比之下,住在D29房的刘、余两位师傅就比较幸运了,他们的大儿子17岁,在北大家园食堂上班,一家三口可以常见面。 刘、余两位师傅来北大十载有余。这十年来,他们从四院、28楼、32楼、35楼干到现在的45甲,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打扫了多少条楼道,刷过多少剩菜桶。 “像我们这样外出打工、每月工资就五六百块的‘临时工’,两人住在一块儿,又免交房租水电,该知足了。”刘师傅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和村里一般年轻人一样,他们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于是刘师傅把他介绍到北大家园食堂。他们还有一个小儿子在老家念书。 几年以前,刘、余两位师傅曾把两个儿子同时接来北京念书。但由于花销太大,只好又把他们送回老家。说到这儿,刘师傅很是遗憾:“两个供不起,就看小的了”。 说到小儿子,余师傅顿时来了精神,“老二今年考高中,老师说他行。”因为学习好,这学期被免了学费,他是全家人的骄傲。为了省钱,夫妻俩六年没有回家,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儿子独自坐车来北京,他的哥哥去车站,把他接到北大父母的小屋中,一家人团聚了七天。“这是最高兴的时候”,这一周,他们改善了伙食,不再吃素,也不再光拿榨菜就饭吃。说到这儿,两位师傅的表情中洋溢着幸福:“我们一家为他攒钱读书,就盼他哪天考到北京来。”

上一条:关注北大农民工:王桂明带你走近保安
下一条:关注北大农民工:宿舍保洁员 ABC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