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2004北大体育特刊:新型国手在这里诞生
发布日期:2006-09-26点击数:
作为运动员,她七次登上乒乓球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作为大学生,她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学士;作为创业者,她创建了北京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并在2004年北京高校乒乓球比赛中,率领北大校队一举获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男子团体冠军。 v字领的女式白衬衫,黑色的西裤,脖子上松散地扎着一条灰褐色丝巾,头发高高盘起,脸上略施淡妆。在位于方正大厦四层的办公室里,刘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她始终笑意盈盈,一改往日乒坛“冷面杀手”的形象。 去年10月20日刘伟出任北大乒乓球俱乐部总裁。14天以后,北大乒乓球队正式划归俱乐部管理,这是北大第一支走产业化道路的运动队。尽管只有很短的备战时间,但在新的体制激励下,再加上刘伟这位前国手的悉心调教,北大乒乓球队取得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 “我要建立一支像曼联一样的乒乓球俱乐部。”在刘伟的构想中,俱乐部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与北大附中附小合作,建立中小学乒乓球训练基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北京大学乒乓球队;组建一支具有超级联赛前三名水平的职业球队。 谈到建立俱乐部的初衷,刘伟说,她是一个幸运儿,成为了世界冠军,又进入北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有许多进行着乒乓球专业训练的青少年,无法走上冠军的领奖台,同时也失去了受系统教育的机会。而在当今社会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刘伟感到在国家队时,是她竞技状态的巅峰期;退役后到北大读书,受到系统的教育,使她对乒乓球运动本身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如果打球和教育能够同时进行,让良好的竞技状态与成熟的思想相结合,也许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育对运动员来说真是至关重要。” 按照刘伟的计划,俱乐部将从娃娃抓起,让有运动潜质的苗子在进行乒乓球训练的同时,接受系统规范的学校教育。一方面使不能成为国手的孩子仍然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出一批具有文化素养的新型乒乓国手。 刘伟的办公桌上,有这样一张表格。标题是“俱乐部发展年度规划”,上面清晰而详尽的列出了俱乐部从2003年到2008年每年的计划,表格的最后一行写着“参加2008年奥运会和国内外重大赛事,目标奥运会冠军。” 俱乐部产业化的新体制还包括另一方面,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运动场所,并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同时收取相应的费用,实现商业体育的运作,创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刘伟说:“我现在面临着事业的第二次起点,在我的面前有着无数的挑战。”

上一条:2004北大体育特刊:我们在水上飞驰
下一条:2004北大体育特刊:行走的车轮 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