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2006记者节]记者节:我们需要什么?
发布日期:2006-11-18点击数:
今天,我们怎样做媒体? 2006年 11月8 日,来自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会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多功能厅,在第二届未名大讲堂上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没有称颂功劳,没有抱怨辛苦,中国第七个记者节,到场的嘉宾在反思中度过:当前的中国媒体,到底需要什么?
陈小川:我们需要职业追求
"我从事新闻工作 27年了,从来没过过记者节。其实我觉得,最好的过节方式就是给我一条大新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身着休闲西装,信步走上讲台,用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记者节的看法。 虽然一脸笑意,陈小川的演讲中却很难找到赞美的词汇。本着"记者节不说吉利话"的原则,人们听到的是他对新闻触碰道德底线的担忧。"一定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新闻",说到这里,他先前飞快的语速也减缓了下来。 "我的老朋友敬一丹老师恨我半辈子了,她说我说的话总是非常狠。"而尽管如此,陈小川还是认为要在适当的时候说点狠话,因为"严肃性就是指对待新闻事实的严肃态度"。此时敬一丹正坐在一旁的嘉宾席上,听到这句话后嘴角也微微地上扬了起来。 随后的互动环节,说起有些年轻记者抱怨职业辛苦,陈小川甩甩头,把一口京腔提高了好几个分贝:"我最不喜欢听记者说辛苦!为大众服务是应该的,既然选择了做记者,就不能只当饭吃,一定要有职业追求!"话音刚落,台下掌声四起。
白岩松:我们需要警惕
"这个节日是要反思一些事情,应该闭门思过。"一袭黑色西装,一副黑框眼镜,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通过大屏幕带来了他在记者节的思考。 "我们需要警惕什么?"白岩松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应该警惕只见到事情而不见到人。他对神六上天的报道记忆忧新:"只有见到我们的宇航员健康落地,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眼中,记者要发掘最深刻、最人性的东西,怀抱一颗平视之心,做出真正有魅力的作品。"主持人这个职业应该把主持缩小,把人放大,只有看到'人'字才有意思。"而这个"人"字,也被屏幕上的白岩松加了重音。 "我最有兴趣做的是那些没有答案的,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谈及此处,白岩松时常紧锁的眉头又一次皱了起来:"我们应该警惕对任何事只关心对错"。令他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的新闻从业人员把新闻截然分成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中间大部分的地段都不见了"。 警惕梦想的缺失,警惕细节的忽视。而用白岩松的话说,所有警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警惕我们的不优秀"。
敬一丹:我们需要职业自觉
"我女儿有一次问我,妈妈怎么总爱看一些郁闷的东西呢?"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提出这一问题后稍稍停顿了两秒,而台下的闪光灯也在这一刻接二连三地亮起来。 紧接着,敬一丹在她的演讲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所在的《焦点访谈》注定了我有这样的情感,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自觉。"正因为这样的职业背景,"每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东门外围着风尘仆仆的老百姓,希望《焦点访谈》能传播他们的声音,我就想坚持。" 而这种坚持,也让她看到,职业记者应当具有眼睛和嘴巴的"职业自觉"。她最不能忍受的孤陋寡闻就是"记者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因此,她时常提醒自己要有"一种遥望的感觉","去看那些公众视野以外的,角落里的,暗淡的一面"。 一身墨绿色职业装,敬一丹也谈到了主持人的职业自觉:"在话筒前,我拒绝媒体的那些陈词滥调。"她认为媒体需要的是和观众交流的态度,要和观众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我最忌讳的事,就是明天为自己今天在话筒前说的话感到羞愧。"说到这里,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微笑表情再次出现在她的脸上。
时统宇:我们不需要新闻娱乐化
"郭德纲说'相声要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我说,新闻要搞笑那就太搞笑了!"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此言一出,全场一片笑声。 "中国记者从来没有把娱乐搞笑这些字眼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当今天我们在这里说新闻不能娱乐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因为新闻底线已经被碰得很厉害了。"时统宇用这句话作为他的开场白,鼻梁上一副方框大眼镜,遮挡不住他始终正视前方的目光。 公开批评《超级女声》"低俗化倾向",当面斥责张含韵"不重视学习",今天,时统宇又站在北大的讲坛上"拒绝新闻娱乐化"。在他看来,新闻娱乐化的恶果是"让主流新闻边缘化"——"现在中国最火的民生新闻以新、奇、特作为新闻价值衡量的唯一标准,把星、腥、性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手段",这势必"严重败坏民生新闻的声誉"。 "新闻娱乐化,办成了就叫与国际接轨,办砸了,就叫有中国特色?"提起新闻娱乐化的现状,讲台上的时统宇不时摇头。他认为中国的新闻可以是"八卦的入口",但是必须有"理性的出口"。而央视的《朝闻天下》和《 360度》没走"八卦路线",让他"感到很欣慰"。 "民生新闻愧对民生",在时统宇看来,时政新闻民生化才是中国新闻的出路。在提倡中国时政新闻"关注穷人经济学"的同时,他也向媒体人疾呼:"寻回中国媒体的理性、大气、阳刚和生猛吧!"
记者/朱慕南 韩攀科 袁婕 周马丽 吴琦 常玉洁

上一条:[2006记者节]陈小川:我看新闻的严肃性
下一条:[2006记者节]杨澜三问:“这个记者节,我们面临的疑问比赞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