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红岩新村:新思路启动新效益
发布日期:2007-03-23点击数:
(桂林日报2月1日讯 北京大学实习生 朱慕南 韩攀科)到桂林不久,便听很多人提起恭城红岩新村这个名字,说它刚刚夺得"2006全国十大魅力乡村",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引起了我们北大实习生极大的采访兴趣。近日,在报社老师和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的安排下,我们有幸对红岩新村进行了一次采访,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红岩新村的新面貌确实给我们一种为之神往的感觉。
新村建设:规划先行 "勾勒"红岩新貌
在红岩新村刚刚下车,突觉眼前一亮,在连片果树的包围圈中,数十幢淡黄色的漂亮小楼依山傍水而建,分外醒目,村中的洁净小道像一条彩带把各个小楼连接在一起,一座瑶族风格的风雨桥跨河而建,和村庄的小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这和我们头脑中的农村完全是两个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建设始终比较落后,"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房无新貌"的状况到处可见,也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解问题。我们曾经跟随一位北大教授走访北京颐和园附近的"城中村"六郎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村域内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民居与垃圾堆、排水沟交错杂陈,视觉效果混乱,卫生条件也很差。 而眼前的红岩村情况却截然不同,显然这里是经过"大手笔"的规划。这里房屋整齐有序,道路洁净平坦,电线、电缆线以及排污设施全部下地,全村的猪栏全部统一安排在远离村落的地方,避免了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臭的通病。 恭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唐寿元告诉我们:"规划先行,是我们当时创建红岩新村的一个原则。现在的红岩新村真正尝到了规划的甜头,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在红岩新村的"天佑酒楼",我们见到了曾经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露过面的"名人"李杏芳,她说当时县委、县政府提出搞新村建设时,红岩的村民们还心存疑虑,但是看到详尽的规划蓝图后,村民也就不再困惑,红岩新村很顺利地建立起来:"我们属于第一期从红岩老村搬到新村来的,当时总共有33户搬过来。到目前为止,全村共96户人家已有50户搬进了新村。” 从红岩新村的建设中可以看到,有了成熟规划,就有了参照标准和建设依据,规划的水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红岩新村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村容格调统一,功能分区齐全,既注重整体视觉的和谐,也不妨碍各部分设施功能的发挥。而在恭城县今后进一步的规划当中,如果能够适当突出村域内各分区的个性特色,在同一功能区内,强调不同建筑在风格上的差异化,整体规划也许就会更有锦上添花之感。
产业转型:"农家乐"乐煞农家人
新农村建设还能带来旅游的兴旺,这是红岩村民当初没有想过的。李杏芳告诉我们,搬进新村不久,村民们突然发现来这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过去很少有外地人光顾的红岩村一时成了“香饽饽”。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适时地搞起了农家乐旅游,而且还搞得异常火爆。李杏芳向我们介绍,到了旅游旺季,红岩新村挤满了游客,村民们打油茶、煮农家饭忙得不亦乐乎。以前水果种植业是红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旅游业却成了村民们的主业,家家户户纷纷均把自家的新房改建成小旅馆,一楼作餐厅,二楼作住宿,天天有事做,日日有收入。李杏芳说仅她家一年旅游收入就有10多万元,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岩的“房地产”也行情看涨,房价已今非昔比。 每年仅税款就交纳好几万元的李杏芳,现在正准备买一辆"北京现代",这在以前是她从来不敢想的事情。谈到农民的高收入,莲花镇宣传委员唐衡宗很自豪:"一点也不羡慕大城市的生活,一个月也就能赚个一两千元,干十年也住不上我们这样好的房子。"唐副县长笑着说:"恭城瑶族县干部一年的收入不到两万块,农民搞旅游业,比机关干部都要富。" 相比于工业兴村的华西村,红岩村无论从规模还是档次上虽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典范,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华西村是以发展工业来促进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它基本脱离了农业,然而中国农村毕竟不可能放弃农业这个根本,红岩村虽已大兴旅游业,但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建立在农业这个基础之上。红岩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村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以农业支持旅游,以旅游反哺农业,这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也是难能可贵的新思路。 如果未来的红岩新村能够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和其他产业链条的联系,形成规模经济,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也许还会更加坚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能在多产业共同发展的进程中迸发出来,避免产业结构简单化对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沼气供能:环保与经济效益"比翼双飞"
红岩的美丽,不仅来自依山傍水的先天优势,还得益于时刻秉承的环保理念。利用沼气取暖做饭,对红岩新村农民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李杏芳告诉我们:"目前我们的能源是以沼气为主,冬天沼气不够,才用液化气作为补充。"在沼气这种清洁能源的"挤兑"下,传统能源也逐渐在红岩新村"失宠"了。 提到沼气的供应,唐副县长向记者介绍说:"原先养猪的废料用来供应沼气,现在因为旅游业的发达,农民都不愿意养猪了。"针对红岩新村沼气"供不应求"的状况,恭城县正准备寻觅大型的肉类加工财团在该村规模养猪,"就要它的废渣",争取在一年之内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停止石油等污染环境的能源使用。 红岩新村的能源利用模式,是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合理化安排的一次尝试。在我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系统运作模式不乏成功的范例,2005年我们曾随一位北大环境学院教授参观了北京大兴区留民营生态农场和朝阳区蟹岛生态度假村,两地都建立了功能设施非常齐全的沼气站,提供的沼气基本可以满足整个生态系统一年四季的全部需要,并且已经基本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封闭流动,对生态系统之外的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破坏性扰动。可以看出,红岩新村也正在朝这样的方向努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清洁的投入产出循环模式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具有普适性意义。如果红岩新村能够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像留民营那样建立功能齐全、产量稳定的沼气站,使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更加科学化、规模化,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在生态系统形成有机整体的同时,经济利润和环保效益也就可以兼得了。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潮流中,红岩新村富有远见的整体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型和重视环保的能源利用模式,都为新农村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新思路,而这思路也如同一根杠杆,启动了恭城县新的经济效益。新农村的建设中,如何摒弃传统模式而另辟蹊径,红岩新村的存在或许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益。 朱慕南 韩攀科

上一条:给桂林小吃注个册
下一条:不回避高危人群 桂林首次开设特殊人群防艾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