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桑兰:人生不断在攀岩
发布日期:2011-04-15点击数:
个人简历: 桑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级本科生。原为国家体操队运动员,199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一名,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第一名;1998年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 2002年9月至今在星空卫视主持《桑兰2008》。 阔别母校三年,桑兰对未名湖十分怀念:“春天的时候,碧绿绿的草,古色古香的建筑,园林,太美了!”桑兰倚在桌子边,两只胳膊时不时变换姿势,声调忽然提高,脸上洋溢着笑容。 2002年,在教育部批文同意后,桑兰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经过五年时间的学习,于2007年正式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很少提及大学生活,在涉及北大生活仅有的文字中这样一句话:“在大学里的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女孩的快乐。”
站在十字路口:北京大学?传媒大学?
“怎么选择了北大?应该说是很偶然的,也不是很偶然。”2001年,桑兰曾经与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座谈,席间透露出想上大学的愿望。在那时的她看来,北大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颗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心中,偶尔让人感叹一句“我要是能上北大就好了”。 从美国回来之后,桑兰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上大学。至于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都没有确定。当白岩松作为《东方之子》的主持人来采访桑兰的时候,问及下一步计划。桑兰坦言想上学,学习法律。白岩松却告诉桑兰法律并不适合她,应该去学新闻。白岩松建议桑兰,不但要学新闻,也要学习电脑网络,即便行动不便,在电脑上仍然可以操作。不久,白岩松便联系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不仅把学校的院长请到桑兰家,还把上大学期间的住宿、补习等细节都安顿周全了。 桑兰明白,对于运动员,从事体育以外的职业仍是一种挑战。但已经有一些优秀的运动员进入了传媒行业,并做得风生水起,十分出色,对此,桑兰很是羡慕,也有疑虑:“但他们都是奥运会冠军,我不是。所以,觉得上北大不可能,望而却步。”尽管如此,当时的中国残联主席、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邓朴方仍然积极帮助桑兰联系学校。他给教育部写了两封信,帮助桑兰联系北京大学。就在桑兰满怀感激准备去北广的时候,她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200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那时刚成立不久,相较于传媒大学,在新闻专业上难以与之匹敌。但是,从综合的角度考虑,桑兰还是选择了北大。“白大哥带我进入新闻专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本该进入传媒大学。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传媒大学还是很棒的。但我抱着学知识的想法上学,因此觉得去北大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从综合角度来说,北大可以让我学习更广的知识。我想去感想这种人文文化,融入到北大的学习氛围中。所以,我自己后来也住进了北大的宿舍。”
第一次请假:紧张害怕
进入北大之前,桑兰见过时任北大宣传部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为民老师。赵为民老师向桑兰介绍了北大的学习生活环境,表示十分欢迎桑兰前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此外,赵为民老师还建议桑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掌握好自身身体情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感念于此,桑兰说道:“赵老师给我很多很多帮助,是我的恩师。” 北大被称为中国最高学府,桑兰入学之后,感到了一定的压力。作为特招生和公众人物,人们难免产生一些看法,认为特招学生本身基础差,来北大只是混文凭。 对于这样的看法,桑兰表示理解。在她看来,自己确实不像其他学生从小到大坐在教室里读书,基础较差是事实。而且,此前也有一个特招的名人做得不够好,给人“混文凭”的印象。但是,桑兰清楚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她的目标是,每次考试能把学分修下来,最后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已经很优秀了!” 想到自己的基础比较差,桑兰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不请假。虽然很多课在她看来理论太多,枯燥无味,但是她硬着头皮也要听下去,认认真真上课。在学习的环境下产生厌学的情绪时,她会不断鼓励自己,不断提醒自己:你在什么地方呢?你在怎样的环境里?你看周围都是同学…… 但有一次,《桑兰2008》的节目和课程冲突了,上这门课的老师是陈昌凤老师。这是桑兰印象中第一次向老师请假,心里很是害怕,还特意先问问同学,了解了解老师的脾气。最后,桑兰诚惶诚恐地向老师提出请假,想不到陈昌凤老师很支持,她对桑兰说:“桑兰,没关系,上课的话一来你有书,二来可以向同学借笔记,自己回去看一下,有不懂的再问老师。你去录节目吧,陈老师很支持你。”2002年,桑兰刚和星空卫视签约,主持《桑兰2008》。2003年9月,正是非典之后的密集补课时期。这次请假,陈昌凤老师还告诉桑兰要好好把握这些机会,其他同学没有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和专业相关工作的机会,学新闻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桑兰很受感动和启发:“完全没想到,老师不但同意请假,还很支持录节目。之前我也不知道,其实学新闻,有时候实践比理论重要。”
统计学:每次上完课肚子都饿得不行
上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的消息都比桑兰灵通,怎么选课程,哪个课程比较有意思,哪个老师给分厚道等等,同学之间互相打听。林楠特和陈露是桑兰最为要好的两个同学,桑兰每次从家里带来妈妈做的土豆炖鸡翅,都要和这两个女孩分享。她们常常在选课的时候告诉桑兰:“亲爱的这个课老师特别好,我们一起选,一起上课。”为了共同学习,姐们儿几个的课程大多安排在一起,一下课,爸爸妈妈帮桑兰抬轮椅,姐们儿就帮忙拿桌板。“我写字的桌板挺沉的,陈露一个人都拿不动。” 2006年,林楠特和陈露顺利毕业,而桑兰则延期了一年。这年秋季学期,桑兰选了普通统计学的课程,没有姐们儿的陪伴,“单枪匹马”去上课。统计学一直被同学们盛传非常之难,很多人和统计学死磕还是过不了这道坎。而且,统计学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必修课,逃脱不了。桑兰听说之后,心想:“这下完了!彻底完了!估计毕不了业了!”当时桑兰的手仍然不方便,翻书的时候速度很慢,不能拿笔写字。她和陈露说:“陈露,怎么办?”陈露当即把自己的男朋友魏真“捐”出来:“我让魏真给你补习!”魏真受命,陪伴桑兰上课,帮忙翻书,记笔记,像一个大哥哥似的帮助桑兰。 让桑兰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教统计学的老师教学有道:“我记得上课的是谢老师,上课先讲统计学的文化。为什么要学统计学?其实学新闻和统计特别有关系,很多时候要做市场调查,要做统计。老师为什么学新闻的要学统计,以后有什么用处。一下子,我们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不仅如此,老师还强调统计学并不难学,计算部分全部交给机器,要做的只是懂得运用公式和机器进行统计,公式一定要记住。每次上课,老师都和同学们一起做题,然后公布答案。桑兰做对之后,总是高兴地向魏真喊:“我对啦!跟老师的数字一样!”有时候也会出错,桑兰特别着急。魏真就说:“你别着急呀,你好好看看。”桑兰仔细核查之后才发现,自己把数字输错了。 有时下了课,魏真会提议再给桑兰做几道题巩固刚学的知识,桑兰也十分愿意多做一些题目。每一堂课她都听得很认真,觉得特别有意义:“每次上完课肚子都饿得不行了,用脑过多!” 统计学期末考试那天,桑兰让魏真早点到考场,给她出一些题目练练手。“我那时真的很紧张,满脑子都是操作的步骤。魏真满头大汗的,比我还紧张!”一路上,魏真嘱咐桑兰到了考场上别紧张,先做容易的题目,不会做的留到最后。桑爸爸对着桑兰,桑妈妈帮她背着书包拿着桌板,魏真拿着书,一行三人送桑兰上考场。到了教室,魏真告诉桑兰,一会儿他和爸爸一起来接她。“魏真还比我小一些,但是就跟小时候我爸一样!一边走还一边千叮咛万嘱咐的。” 题目并不难,考完后,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桑兰得了八十多分。“没想到会这么高!那门课学得太好了!考试回去的时候我还在美滋滋地想题目!”
单纯的校园生活:人生当中再也回不去的美好
桑兰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单纯简单的。而北大,正给了她这种生活。“每次下课的时候看到三角地,什么活动都有!又热闹,又单纯。”为了近距离感受校园文化,桑兰选择住在学校,只有到周末的时候才回家。她的宿舍在19号楼,爸爸妈妈就在旁边支一张床睡下,连轮椅都展不开。学校里洗澡不方便,桑兰只有等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洗澡。 2007年,桑兰在经纪人黄健的陪同下,光顾了北大的西门鸡翅。之前,桑兰一直听同学们说起,一个在北大读过书的姐姐也在博客中提到西门鸡翅。“光有耳闻,自己没经历过。都说西门鸡翅历时多少年了,已经是一种文化了。环境、历史、传言,都会一些东西显得更加好吃。” 北大的社团文化也是北大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桑兰没有加入过任何一个社团,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觉得自己即使加入也帮不了什么。而且,学习已经学不过来了,也要照顾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爱心社等社团常常邀请桑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我还记得十佳歌手大赛举行的时候没请过我,我挺郁闷的!我自己偷着去的,还下着大雨呢!但到那里的时候快结束了,又赶紧溜回来。同学们都在渲染,说谁唱得特好,所以我也挺感兴趣的。” 桑兰还念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大学生活,让她难以忘怀的还有“临时抓丁”一事。桑兰的教室有时在楼上,班上男同学只有8个,有时会帮忙把她抬上楼,甚至去宿舍接她。但有时候不在一起上课,桑爸爸只好临时“抓丁”。 桑兰喜欢上英语课,老师看到她行动不便,对她说:“桑兰,你上不来没关系,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那时候桑兰和一些体育特招生一起上课,老师就让那些同学去接桑兰,都是些人高马大、身强体壮的人。 也有老师和同学们照顾不到的时候。桑兰每次去理教,都只能绕到英杰交流中心那边的坡道才能进去。毕业后,北大邀请了一些优秀校友建言献策,桑兰也在邀请之列。席上,她就北大的无障碍设施提了些建议。2007年落成的第二教学楼,便在门口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桑兰面露惊喜:“估计我提提还管用。” 桑兰2005年开通博客,但在博客中很少提及北大的校园生活。事实上,这也是她有意为之。“有一方面是考虑要低调一些,本来上学就期盼一种简单的校园生活。这是人生当中再也回不去的美好生活,埋在自己心里挺好的,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分享就好。”她不愿听到人们将她对北大的描述误解成是炫耀,因此,很少提及北大的校园生活,即便是2007年毕业的时候,也没有透露给媒体朋友。
尝试:人生不断在攀岩
桑兰说自己什么东西都想尝试一下,就像来北大学习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在她看来,人生不断在攀岩,不断在学习。人活着很充实,就是一种幸福。 此前桑兰一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在未来也会继续关注社会福利。而且,明年还打算出书。书稿已写好,原本打算今年出版,但为了精益求精,想再好好修改修改。 经过了家政风波,桑兰对中国家政业有一些想法。明年,她还打算筹拍一部与此有关的情景剧,自己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也见证策划和导演。桑兰认为,家政业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这部情景剧,对家政服务人员的保障,对家政市场的规范,应该有一定作用。“我希望能够推动它,让大家持续地关注。通过情景剧达到娱乐的目的,同时也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引起大家对家政的关注。” 现在,桑兰快到而立之年,许多人对她的印象是阳光和坚强。她坚持不评价自己:“自己怎么好评价自己?我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努力做好自己吧!”过去的一切,造就现在这个自己。她收起了笑容,面带严肃地说:“在北大上学时听说过学生轻生,心里很难受,也觉得他们太傻了。人生当中,一辈子都在经历风风雨雨,哪能一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其实想想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过不去的?咬咬牙就过去了!再难也过得去,但千万别走绝路。这是最不应该的,也最不值得的。生命多可贵啊!人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没了就没了,什么都没了。过不去也只是一阵子的,自己不放弃,希望永远都在。” 桑兰从2002年起成为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曾经主持过星空卫视的《桑兰2008》节目,也在新浪做过一年多的视频编辑……不仅如此,桑兰也接受过各大媒体的采访,曾经被卷入媒体所谓的“门”当中,百口莫辩。在她看来,新闻工作是一份很有社会责任的工作,她对从事新闻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敬佩。她认为现在人们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新闻工作者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很多信息,在工作中也很不容易。比如一些战地记者,甚至可能牺牲自己,因此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新闻工作者。但桑兰也提到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尊重自己的职业。她特别想对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弟师妹们说:“现在也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可能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不择手段。新闻工作是很好的一项工作,肩负着社会的重则,希望新闻工作者向着社会正义的一面,肩负起这个责任。”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即将迎来十年院庆,桑兰是学院第二届的学生,在采访结束之际,没有忘记让记者带去祝福:“祝我们学院十周年生日快乐,也祝咱们学院越办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能进入到咱们学院中来。” 采访手记: 在采访桑兰之前,笔者从桑兰的同学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每次上课的时候,桑爸爸推着她,桑妈妈拿着她的书包,一起进入教室。桑兰的小师妹说,桑兰总是坐着轮椅被推到最后一排的边上,那时对她有点好奇,但又不敢大胆围观。 桑兰在北大上课,是受了点儿苦的。由于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她的文化基础稍微差一些。在人们眼中的“最高学府”学习,需要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刻苦努力。再加上行动不便,桑兰的学习成为了“全家总动员”。 笔者问桑兰怎么评价自己,她微微一笑,把目光转开,重复着一句话:“努力做好自己!”

记者/刘素楠

上一条:黄缘缘:在坚守理想的道路上前行
下一条:钟声:我是个好玩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