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刘宝静:成长的种子
发布日期:2011-04-17点击数:
个人简历: 刘宝静,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级本科生,广告学专业,同时获得国际与关系学院法学学位。毕业至今工作于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目前所属部门为战略管理部品牌组。喜欢瑜伽、慢跑等个人化的运动,喜欢看电影、话剧。近期着迷侦探推理小说。
楔子
受到邀请时,一边感叹时光匆匆,一边感动于学院对于我们的惦念。心里挥之不去的是愧对北大、愧对学院用心栽培的惶恐之心。我找到了几个要好的同学,边回忆大学的时光, 边唏嘘房价的高涨。过去和现在就这样开始如咖啡和伴侣一般融合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1932年6月)
流水般的大学
刚刚踏入这个园子的时候,从未想过四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而在四年后离开的那一刻,我也从未预想过这样的结果。 我的方向感在这座院子里被搞得乱七八糟,永远都得带着一个活人指南针,才能去到各个教室上课。人生的规划亦是如此混沌不清。好在学院在第一年是基础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划分,只接触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和广播电视各有涉及。不限制年级的选课制度,让我们提早可以接触自己意向专业的课程,去“试婚”。 最终选择了广告专业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恐怕是上了陈刚老师的“广告学概论”,这门课的具体内容恐怕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陈刚老师能让人的心静下来的声音,和那声音之后仿佛能看到宽阔的无尽想象。直至今日,依然会去看陈老师的文章,越来越体会到一种在浮躁之上的淡然和期待。 问及其它专业的同学是如何看广告班的,她们往往都抱着些许试探性的语气说:“广告班好像从来没有作业,聚会很多,很自由。”不知是赞美的向往还是其它。但确实如此,比起其它专业的同学,广告专业学术程度貌似不比编辑出版,专业化程度不比新闻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貌似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人整天穿着人字拖,三五个人一起纠集不知是打牌还是开会。 其它专业暂且不论,广告行业确实是进入门槛极低的行业。整个行业的学历水平偏低,各色“广告人”混杂其中。对于广告的所有美好的幻想都来自于大卫•奥格威这一个人。大卫已经离开,但是我们经常能在课堂上见到广告行业内的各路英雄好汉。我们的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管理、广告媒体研究、广告综合研究的老师都是来自于各大广告公司,国家级媒体广告部的一等一的高手。 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恐怕只有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才会出现,在广告专业才会出现。这也是在毕业之后,才体会了的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期间他们的煞费苦心和隐忍,待你我自去体味。 广告班的同学们毕业之后进入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人少之又少。有过想留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想法,但是一次经历让我彻底放弃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有整个学期的实习时间,完全没有课程要求。当时我在一家4A公司实习,经理要求今晚把检测到的广告发到他的邮箱,我要求回学校完成,他坚持不同意。我问:“你会在这里等我做完么?”他说:“不会,我要回家”。我告诉他:“那我在哪里完成又同你有什么关系?”他没有说话,不知什么表情的走掉了。我留在公司做完了工作。工作是第一重要的,因为老师说过,作为广告人,客户是第一重要的,我要负责任。但是,我知道自己不会接受这样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之后,我很快离开了实习的广告公司,开始了找工作的煎熬。 时光匆匆,肆意的大学生活数着指头就可以结束了,毕业的伤感散布在晚上的卧谈,楼道里的相会,BBS上的你言我语,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无措的毕业
每个找过工作的毕业生,都经历过等待、未知的煎熬。有人海投以便提高中奖率,有人凭借强大的实力一投即中。我则两者都不是,我想做营销相关的行业,因为我实在太爱广告了。遭到志在必得的联想的失利后,12月份自暴自弃的离开北京去南方散心,1月份回京。坚定了我不离开北京老巢的信心,南方的冬天太冷了!为了让自己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我继续投递简历。 不记得时间,但是寒风还很刺骨,去浩沙健身的路上接到了华润经纪公司的面试电话。这是我在春节前投过简历的几家之一,职位是房地产策划。面试过程很简单,群面之后的一周,和另一个人大的男生进入了二面,得到了当时经纪公司总经理的一对一面试。她很忙,前后一共给了我10分钟时间,一周后我接到了实习邀请。与此同时,还在进行百度公司的面试。过程中咨询了老师这两个行业哪一个更具有发展潜力,老师认为网络更具潜力,我很相信这一点。但是不幸被百度拒绝,我很快去了华润实习,就像自己被喜欢的男生拒绝,为了缓解痛苦去和喜欢自己的男生谈恋爱是一个道理。 在华润的实习很辛苦,除了奔波劳顿之外,那个阶段是我最煎熬的阶段。整个实习过程中没有得到肯定,这或许是华润置地特有的文化,不善于赞扬,以至于我一见到领导就紧张,自信心一路下滑已经到了自卑的程度。而生活上是顺风顺水、快乐幸福的反义词。 毕业期间,我已经很少回到学校,很少看到同学。但是同老师、同学、学长的交流反而多了起来。我会问他们各种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问题。他们也不再是如对学生时的我呵护备至,而是更加理性的帮我梳理思路。 彻底离开了学校,再见同学,再见老师,再见北大!
塞翁失马
人生的可爱和可怕,都是因为它的未知。位于大兴的项目不再继续之后,工作也被之前的安排打断了。当时正值华润置地第一次经理人年会筹办,我迷迷糊糊的被安排到筹备会,进行了与高层领导的第一次对话。 在同新同事一起工作当中,完成了至今在置地内部广泛流传的《华润置地19城》的视频短片。2008年是华润置地快速发展的一年,布局了全国19个城市,而这期间成长起来多个经理人,我们试图用各种与成长相关的故事,来拨动台下每个经理人的心,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正是这次工作机会,让当时华润置地的品牌领导认识了我。她说,她能从我身上看到光芒。2009年3月份,我来到了品牌小组,开始了我现在所做的工作。而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这一年多的时间很挣扎,之前信心已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刚刚开始修补的我,来到了更加严格的团队中,被否定是每天都在进行的。这让我的领导对我说:“我看不到你的光芒了”。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打不起精神去证明自己。如果广告人是戴着镣铐跳舞,那我是带着镣铐在不能转身的房间跳舞。这同学院的鼓励型教育完全不同。 挣扎每天都在进行,衍生出来就是对于工作、生活、人生的思考。工作之于我是什么?我要求的生活是怎样的?什么叫做成功?人生最终是要得到什么?我没有想清楚任何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伴随着我每一天的吃喝拉撒,电话邮件。当为了召开华润置地全国品牌发布会,加班导致面色惨白,出现了幻觉之后,我想,我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它创造了怎样的价值? 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院,它允许各种想法的滋生,世界的美好不也在于它的包容性么?而现实生活却大相径庭,文化、思想统一对于一个从不想受禁锢的人来说实在是种痛苦。 企业文化的完全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的融合也须要一个过程,结果怎样,现在不得而知。
信心向前
很多人知道我是北大毕业的学生之后,问我,你在学校学到什么了?我其实很不喜欢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北大毕业的学生应该样样都会,样样第一,不然枉费了中国第一学府的美誉。但是,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每一个都有了所谓社会认同的成功,而应该是有着平和的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而从学校所学到的,应该是学习的能力,包容的个性,宽厚的爱和正直的心。这些是我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从我的师长身上学到的,从执着的广告人身上学到的,是我从老师看着我们热切的眼神中体悟到的。 褪掉学生的外衣,丢掉学生的生活,忘记学生的无忧,带着师长的期许,一路向前。

上一条:刘智超:用四年把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傻瓜
下一条:方可成:在新闻学院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