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张积:静处闲看 拈花微笑
发布日期:2011-04-27点击数:
张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1983年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获本科学位,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5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出版法制、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文化和秦汉法制史。 张积的办公桌简单得很,上面只有一个笔筒和一份报纸,收拾得很干净。旁边有一个书柜和一张黑色的沙发。我们坐下前,他用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抹布擦了一遍沙发。 “我实在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这个作业难为你们了,应该采访点儿那个什么的人物,呵呵。”他的一只手像是不知该放哪儿,揉着桌上那份《中国新闻出版报》的边角。 还是那件墨绿色的T恤和淡黄色长裤,与几天前上课时见到的装束一样。张积坐在椅子上,略微有点拘谨。“那么,直接说吧,呵呵。” 他说,最让他怀念的,是童年时光。从大同一直往北,出了长城,内蒙古一个叫丰镇的县城,是他的出生地。他跟着爷爷奶奶在邻近的凉城县长大。小县城里,日子似乎也过得慢些,“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特别自由,没人管,无拘无束的,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日子了。” 同事说,张积是个特别知足的人。 在他自己看来,是进取精神不够;知足,那是说得好听点儿罢了。 他自认这是最大的缺点,”不过看来也改不了了”。“缺乏一种状态,缺乏一种精神和动力。”他微微一耸肩。 在肖东发老师眼里,张积随和谦逊,和学生关系处得很好。学生赞叹,厚道的张积老师不会让学生轻易挂科。学生参加答辩的时候,也都喜欢他,因为不管论文怎么多,他都会仔细看完每一篇,找出问题。据说,爱起外号的本科生背地里喜欢叫他“熊猫爷爷”。 整个采访中,腼腆的张积几次少有的大段谈话,女儿的话题占去了三次。只要一提到两个正在念大学的女儿,他总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两个女儿性格截然不同。按他的说法,爱动的老大适合学商科,因此去了澳门大学学工商管理,“我看她肯定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坐不住。”老二文静,在人大学环境,“以后做试验,化验水质有没有超标。”边说,手中边比划着倾倒试管的动作,似乎在等待着听者的赞同,但神情里又全是气定神闲的满足。 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大女儿突然去了离家那么远的澳门,“想,想,我也想”,张积甚至来不及听完我们的问题就说道。不过,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她明年就毕业了。她那一年高考,差几分就上对外经贸了……孩子们放得远点儿,对她是个锻炼。守在跟前儿,长不大”,“她现在很上进,今年参加她们学校的英语辩论队,到马来西亚参加了亚洲大学辩论赛”。提到性格跟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大女儿,他会加上“我这个老大”,责备又溺爱的语气。 其实在一开始,记者让他多谈谈自己的女儿,他立马回答说:“女儿没什么可谈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说得最多的,还是书。 “书房都是书,客厅有三个大书柜,卧室的柜子,下边的抽屉是装衣服的,剩下的格子全是书。”他淡淡地说,又仔细地如数家珍。 他说这称不上藏书,只是喜欢逛旧书店、旧书摊儿。 在深圳的时候,他专门去了一家很偏僻又很知名的小店淘书,砍价花了70块钱买了一本竖排版的民国某位大家的著作,高兴得跟什么似的。“页都发黄的那种……”陪着去的研究生后来透露。 研究生说,他特喜欢淘书。中午休息时多出来的几十分钟,他会记挂着海淀图书城是不是又有新书上架了,赶紧去巡视一番。淘到心仪已久的书,会让他很是激动一下子。他的博客里是购书录之一、二、三、四,下面老乡的留言是:放假还在书海里遨游,也不回来看看。 他说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当成医生。他一直特别欣赏中医,小的时候背过医书。他觉得“上午瞧瞧病,下午看看书,这个生活太好了!”但高考的时候,中医是理科,他理科不行。“现在中医书也买,只是喜欢看。” 提到退休,他盼着退休后回老家,研究长城沿线的乡土地理,和在他眼里十分有意思的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历史。“我们老家那个地方,是长城沿线,古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大舞台,很多东西很有意思。” 他说,现在有的时候生活跟退休也差不多。闲下来的时候,就换不同的书看。 “那老师都不上街么?” “上街啊,逛书店。” “又是书……”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家里起火了,最想抢救出什么东西?书吗?” 他愣了一下,说想把家里的小狗抱出来,“这么多书,抱不走,也没有意义。” 这条幸运的小狗是偶然来到他家的。他以前是不喜欢狗的。大女儿高考时,家里的三个女性全部出动,在女儿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撇下他一人在家。 一个人有点儿孤单,他逛超市时,遇到了自己的小伴儿。一窝小狗,25块钱一只,很便宜。他想想觉得还成,11月的黄昏,就着黯淡的天色,挑了只眼睛稍微大点儿的,抱回家,就这样养着。对于这个新加入的小成员,家里三个女人都喜欢得紧。 他最属意的,是孟子的君子三乐之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他在不同的学校呆过,教过不同的学生,“北大的学生有一种精神。他们的一些想法,有的你可能觉得不太实际、很遥远,但是呢,他们不是庸俗的人,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 他对年轻人的寄望是:“活着要有情趣,不管挣多少钱、车有多少、房子有多高多大,都不重要。要热爱生活,生活还是美好的,尽管有许多困难。”

卢波 王淼

上一条:卢小飞:为理想生活的战士
下一条:余璐:“怪”老师的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