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在本科教学上秉承“大信息”观念。
所谓“大信息”,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周庆山老师解释说,“现在我们面对的信息领域不仅包括纸质文献信息,还涉及政府、企业、网络以及数字化信息,因此是个大信息概念。以信息为核心,把人文、技术、管理有效整合,正是我系着力打造的新特色。”
信息管理系意在培养面向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仅是传统上的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信息机构从事信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系“大信息”的观念与文理并重的学科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系的文理科性质不明确,都不知道现在自己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了!”一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三男生对记者半开玩笑地说。
信息管理系面向文理科学生统一招生,在学生层面已经是文理科背景兼具。而从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两方面看,信息管理系文理并重的特点也很突出。
一名还没有选择专业的信管大二女生说:“我们可以一面在《中国文化史》这样的文科课程里感受文学、历史的魅力,一面在《信息存储与检索》这类偏理科性质的课程中学习实用技术。”全院13名教授、15名副教授,2名讲师中,既有懂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博士,也有管理学博士和人文修养高的文学博士。
信息管理系白化文教授在系世界读书日活动上发言
信管“文理并重”的特色并非与生俱来。周老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技术因素越来越强并成为主流。以前手工管理文献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进信息管理的学科建设中,并增加了理学和计算机应用学等相关课程。”
今年是信管系建系60周年。信管系已经由初期的单一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壮大成为一个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不同层次,文理并重的多学科分布式的专业教育体系。
信息管理系本科教学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导师制。系里的每位老师都同时担任三四个本科生的导师。从学生入校开始,导师便在选课、学习方法以及确定未来研究方向上给与学生单独指导。一名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四男生补充道:“一般来说,大学里的师生关系比较淡漠,老师不认识学生的情况经常出现,而我们系的学生经常可以和导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对导师制,周老师强调:“班主任主要是关心同学们的生活问题,但是现在大学生的突出问题还在于学业,导师制可以在学业上给予学生特别指导。”
导师制还有利于本科生参加老师的一些研究课题,系里也鼓励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还是很强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周老师为学生的成绩感到骄傲:2005年到2007年全系共有16人次本科生获得“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奖励。(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0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