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健康传播工作坊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
发布日期:2018-11-20点击数:
2018年11月17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支持的北京大学健康传播工作坊在新闻与传播学院105教室举行。此次工作坊主题为“新媒体、新传播与案例分享”。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以及多所高校、院系、媒体及其他机构的数十位师生、嘉宾参加了此次工作坊。工作坊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主持。
许静教授主持工作坊
工作坊现场
首先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高级研究员田懋一做的主题演讲——“移动健康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田懋一博士从慢性病给健康带来的挑战入手,通过对我国移动健康干预系统的综述,对我国移动健康的发展提出了强化监管、整合医疗卫生体系、缩小公平性差距、发展科研能力等建议。
田懋一博士做分享
随后,来自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印度)的柯侃南(Kannan Krishnaswamy)先生介绍“如何进行循证健康新闻报道和评价”。Kannan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析了现有健康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以借由花费情况、疗效与危害、证据的可靠程度、替代选项等多条标准来评价健康新闻,还与工作坊成员就有关血液透析、中医等问题的报道展开了讨论。
Kannan Krishnaswamy先生做分享
工作坊成员认真听讲
另一位来自印度的沙朗·沙马先生(Sharad Sharma)是一位媒体人和漫画家,他以“如何运用草根漫画进行医学传播”为题,与工作坊成员共同进行了健康故事的分享和漫画的创作。在Sharad的引领下,工作坊成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关知识,例如冬季如何保持健康、医患相处等内容画成了漫画,提升了对健康传播的理解和相关能力。
Sharad Sharma先生与参与者交流漫画
工作坊成员相互交流
午休过后,来自媒体机构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分享了健康传播的相关案例。 医疗媒体人、“海上名医”平台创始人崔颖以“新媒体健康传播的人性痛点”为题,以“海上名医”平台为例,讨论了新媒体平台如何抓住医院、医生、用户及相关合作伙伴的“痛点”,更好地助力于医患和谐。
崔颖女士做分享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李赞以“今日头条”平台为例,讨论了“健康类辟谣资讯的新趋势”。李赞分析了网络中健康谣言的常见模式,介绍了今日头条借助短视频、UGC(用户生产内容)等方式进行辟谣的尝试以及作为分发平台如何对健康信息进行把关的方法。
李赞先生做分享
财新传媒“健康点”副主编梁嘉琳,从一线记者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相关问题。梁嘉琳提出可以从“政策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三个方面来理解我国的医疗健康行业,并分享了在数据新闻时代,记者在选择工作工具、构建知识库与关系网络、认识好故事等方面的有关经验。
梁嘉琳先生做分享
工作坊最后,健康传播专业的几位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案例。
孙瑜淼分享“渡过”案例
戴林杰分享“MDT媒体分析工具之儿童疫苗报道”案例
翁晓敏分享“职场健康课”电视传播案例
简萌 张萌秋分享”一日医生”活动案例
吴益姜同学分享《人间世》纪录片健康传播案例
孙瑜淼以“渡过”微信群矩阵为例,分析探讨网络社群社会支持和群体医疗;戴林杰分享了以媒体医生工具包对三大主流媒体有关儿童疫苗的报道分析;翁晓敏以央视《职场健康课》为例,探讨电视媒体及新媒介融合所体现的健康传播影响力;吴益姜以《人间世》为例,分析记录片对医疗及医患关系的媒体建构;张萌秋和简萌分享了北大健康传播协会举行的 “一日医生”活动的组织经验和不足之处。蓝色未来传播机构董事长毛凯先生和《海上名医》董事长崔颖女士,还以健康传播协会专家指导委员的身份,对同学们的案例分享进行了点评。

上一条:向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提问
下一条:【第十七讲】赵月枝:跨文化视野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