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会
新传故事
[2006记者节]徐泓:希望北大新闻传播学院走出更多、更好的记者
发布日期:2006-11-17点击数:
“今天整整忙了一天,本来都忘了是记者节了。”当问到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怎样度过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老师这样说道。“不过收到了好多短信,有以前同学和同事的,有朋友的,也有学生的,还有我老师的呢,‘祝你这个老记者记者节快乐’,觉得特别有意思。”提到恩师,徐泓老师一脸笑容。 记者节,这个2000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的节日,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徐泓老师一直对北大里的校园媒体特别关注,因为活跃在各个校园媒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她说,“从新闻传播学院本身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上来看,特别是从教学的角度,将来的校园媒体还可能成为我们同学的实习平台。” 当谈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的建设时,徐泓老师说,院里会进一步推进各方面工作,老师的教学,同学的实习,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目前正在有组织有计划地组建同学的实习平台,她认为实践将会是以后大学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利用我们的学科研究来反映它们。“我们也专门改造了院的网站,突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自己的特色,把它当作一个媒体来处理,通过图片新闻和动态新闻来展示,是一个动态的、滚动的页面。还特地开辟了展现学生实习作品的园地,将来还有新传社的单独窗口。这样既可以看作是我们学院的一个网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媒体。做好院里的网站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个方向性产品。”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太优秀了!”刚说完学院,徐泓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冒出了这一句话。说到学生,老师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音量也提高了不少,“咱们院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北大有一种古老传统的人文氛围,学生在这园子里待上四年,能学到特别多的东西;二,就是我们院的生源很优秀!”她顿了顿,加重了语调又重复了一遍,“真的很优秀!” “为了让这些优秀的学生获得能满足他们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绝不能耽误了这些孩子!”徐泓老师抿了抿嘴角,缓慢地吐出了这一句话。记者发现,在说这句话时,老师的右手微微捏紧成一个拳头,伴随着最后一个字的吐出,拳头有力地落在了沙发扶手上。 “当然,我们要想成为更优秀的新传人,必须多看书,注重理论。”话锋一转,徐泓老师定定地看着记者,“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要懂得从理论的圈子中跳出来,从实践中去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的东西。” 《大人物 小人物》是徐泓老师当记者多年所做人物专访的一个总结,此书已经一版再版,今年8月第三次出版了。 记者问:“该书从独特的视角采访到了很多独家新闻,您是怎么样让那么多不同的人物向您打开心扉的呢?有什么诀窍吗?” 徐泓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停顿了几秒,然后说,“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提得太大了,很难让被访者很快地做出回答。”老师理了理头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用眼神询问着这样直接提出意见是否合适,看我点头后继续说,“我们在采访中要尽量避免提出这种大问题,免得被访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采访的诀窍之一了。” 说完,“呵呵”地笑了。 “要做到让被访者能够敞开心扉地和你说出一些别人挖不到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平时实践中的积累。一次一次自己慢慢地摸索,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这就是我一再强调注重实践的原因。另外,做记者,还要摆正心态,要放得认真一点,端正一点,就是要更职业一点。作为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也要在这一方面加强锻炼。”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着说着徐泓老师又转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上来了。 老师还提出,要过一个有意义的记者节,就应该在这个职业上做出最好的努力,展现最好的成果,因为记者这个身份定位就是为社会服务。老师笑着说:“你们今天的记者节过得才叫做有意义!” 最后,徐泓老师为我们的第七届记者节郑重留下了一句寄语:希望北大新闻传播学院走出更多、更好的记者! 记者/邵玉群

上一条:[2006记者节]记者节颁发新闻界最高奖项 首次在读大学生参会
下一条:经理吊牌闹维权 专家说物业侵犯公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