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学工快讯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工快讯 >> 正文
新华社高级记者解国记:新闻,贴近实际的空间
发布日期:2012-12-19点击数:
12月14日下午3:00,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飘萍讲堂第一讲——“新闻,贴近实际的空间”主题讲座在理教407室顺利举行。讲座邀请到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解国记,与新传学子分享新闻从业经验,共同探讨新闻实务问题。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系主任吕艺与30余名新传学子参加了本次讲座。 吕艺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开办北京大学“飘萍讲堂”的背景。1918年,著名报人邵飘萍参与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飘萍讲堂”的开办旨在传承历史,搭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闻教学平台,在夯实新闻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新传学子的新闻素养与实战经验。吕艺老师期望同学们能够“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解国记以刘云山同志近日关于“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的讲话引出了“新闻,要贴近实际”的观点。他认为,自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提出后,新闻界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假大空”的形式主义依然顽固,给新闻媒体的生存带来诸多困境。此外,解国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由传统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口头舆论场与国际舆论场组成的四个舆论场中,因而要完整全面地看待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平衡四个舆论场之间的关系;在操作实践层面,主流媒体要“避免说教式、灌输式的宣讲方式,避免大而无当的新闻,通过触及人性、人道、人文这些人类终极关怀命题的题材传递正能量”。 解国记认为,记者应该担负传播真知灼见的使命,从“坚守、争取、博弈、前行”这四个新闻人应有的素养出发,不断培养打通四个舆论场的思维方式,敢于直面回应、理性分析,努力寻求党心与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他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为读者当新闻秘书,替读者筛选新闻”的办刊宗旨,阐述了新闻人“还原实际、还原真情”的社会责任,并以“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八字箴言与大家共勉。 讲座最后,同学们针对“新闻理想”、“新闻担当”、“新闻取舍”等方面的疑惑,与解国记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崔昆阳在活动结束后表示:“解老师的语言犀利而又风趣,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无论什么时候,无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者应当永远坚守的底线。” 解国记老师的讲座传递了“新闻人要勇于担当”的正能量,为新传学子深入落实“走转改”精神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讲座结束以后,学院党委书记冯支越与解国记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深合作。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借助“飘萍讲堂”这一宝贵平台,通过邀请更多新闻界成就卓著的前辈分享从业经验与心得,提升同学们的新闻素养,拓展同学们的新闻视野,激励同学们不断开拓进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担当起新闻人记录历史、传递力量、捍卫良知的重要使命,切实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文/肖贝 兑妍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