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1从北向南 甲天下的美景拉开实习序幕
2007年1月20日早8点,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赴桂林日报社实习团队共14名同学迎着凛冽的寒风,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28个小时的旅程,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在1月21日中午12点半到达桂林火车站,感受到了南方的温暖与湿润。
一路上,不少生活在北方的同学看着窗外逐渐被染绿的风景,连声感叹她们在家乡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山水,一路向南,南北的文化差异渐渐成了一个最为热闹的话题。
到达桂林之后,一行人卸下行装,和前期抵达的几位指导老师汇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对桂林美景的游览。芦笛岩、桂海碑林、骆驼山、象鼻山、两江四湖,在这些各有千秋的景色之间流连,刚下火车的同学们很快忘记了疲惫,全情投入这甲天下的美景。在实习正式开始之前,桂林山水成为最别致的序幕。
1.22拜师大会隆重举行 学生老师各就各位
1月22日,实习生与各自的指导老师在桂林日报社会议室首次见面,徐泓老师特别强调这是一次拜师大会,她对这些报社资深记者说,“这些学生就拜托各位老师了”。
本次实习,有八名同学被分入桂林晚报实习,其余六人分入桂林日报,由不同部门的老师单独指导,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空间。
作为这次实习的启动仪式和“战”前动员,桂林日报社的主要领导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带队老师都参加了会议,鼓励各位同学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1.23新院首次有规模成建制的外出实习正式开始
1月23日,穿过晨光中人来车往的中山路,实习生开始了在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新院首次有规模成建制的外出实习正式开始了。
当天的《桂林日报》、《桂林晚报》都在头版报道了北大学子赴桂林实习的新闻。晚报头版还配了一张前一天在摩崖石刻参观时的照片,登在头版的醒目位置,本次实习团队的成员集体第一次成为了封面人物。
在实习生们刚刚准备熟悉新的环境的时候,左利坤、吴琦二人就在实习开始的当天发表了大作,抢了北大实习生作品首登晚报的先机。
传说中的桂林米粉揭开神秘面纱
正式上班当天的早餐就是传说中的桂林米粉。
清汤煮粉,粉里掺着几片油菜叶,再撒一把脆生生的炒黄豆。桂林人吃米粉一般都用搪瓷盆,大小刚好装下三四两的分量,米黄色的盆身,深蓝色的圆边,用勺子敲打起来咣当咣当的,声音响亮。南方来的同学像回了家一样吃的淋漓痛快,吃惯了面食的北方同学只挑菜叶不吃粉,一时间还改变不了对豆浆油条的钟情。
但几天之后,桂林米粉就以它的魅力成功征服北大学子们,接下来的几天里,早餐桌上争抢米粉成了每天早上的一大乐事。
徐泓老师桂林开讲
上午,徐泓老师为报社的编辑、记者做了一场报告,讲述了党报机关报的改革和发展以及财经新闻采写的特点。报社的各位领导、记者都悉数出席,已经上过徐泓老师的新闻采写的课的部分同学也偷偷跑去会议室听讲座。
散会的时候,报社们记者都说讲座的信息量很大,前瞻性很强。
一道佳肴博得付云阳欢心
报社把实习生们的一日三餐安排在附近的“吉阿姨餐馆”。
这天中午,一道独特的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付云阳尤其对它一见钟情。那是把红枣剥开,取出枣核,填一颗花生在里面,花生与枣的果肉之间还要用糯米粘起来,然后放在锅里蒸,蒸出枣香、米香、果仁香,颗颗让人回味不尽。
传说,这道菜有一个曾在神州大地上广为传唱过的名字:心太软。
1.24—1.25万事开头难 磨合是王道
“桂林普通话太难懂了!”在日报政文部实习的张海娜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实习之初,很多同学都反映“语言障碍”成了采访中的最大难题。“采会议时,常听不懂领导在讲什么,做不了笔记,有时就没法写稿。”经常跑完会议的海娜对此抱怨不已。
“指导老师和采访对象用当地话交流,我们靠连蒙带猜,只能一知半解。采访质量不高势必影响到最后的写稿环节。”在日报热线部实习的朱慕南也深受“语言不通”之苦,“一定要给师弟师妹一点友情提示:下次来桂林前,最好学点桂林话。”
实习才过两天,不少同学已是“硕果累累”,日报、晚报很多版面上都可以看到北大实习生的名字。但据绝大多数同学反映,见报稿和初稿的变化非常大。实习生所写稿件大多几经磨难,方可修成正果。“除了平时连笔过少之外,我们还是不太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报社制度和一些潜规则。”崔远航的分析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要真正融入桂林日报社,咱北大实习生还得多磨合磨合,努力做个“有心人”。
“小叉”在桂不幸首病 领导慰问老师关怀
1月24日下午,日报政文部实习生韩攀科(外号:韩小叉)不幸成为首位病号。据悉,出生于新疆的韩同学因水土不服而感染“急性肠胃炎”。
在得知消息后,桂林日报社社长毛登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吕艺、桂林日报政文部主任全新华均前往医院看望。他们向韩攀科同学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并希望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日报五人参观桂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1月24日下午4点,日报5名实习生随同指导老师赴桂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采访。这是桂林日报采访30强企业的第一站。在公司会议室,娃哈哈集团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娃哈哈桂林集团的生产能力、产品类型以及投资方案,北大实习生就产品差异化、市场定位和细分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之后实习生还参观了娃哈哈纯净水生产线,并在晚宴上品尝到了各式美味鲜鱼。
北大实习生稿件 首登日报头版头条
1月24日,北大实习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桂林日报》的头版头条。这篇名为《深入扎实持之以恒地抓好“城乡清洁工程”》的稿件由张海娜、韩攀科合作完成。此二人在日报政文部实习,指导老师为该部记者李杰斌。
方可成最难忘的一次采访
1月24日,在晚报社会新闻部实习的方可成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真正采访。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采访了桂林市麻风病志愿工作营的相关负责人。
这次经历是方可成在桂林最为难忘的一次。不仅仅因为是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进行,更因为他见到了一群“有爱心、有理想的同龄人。”此稿发表在1月28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晚报的第四版。
稿件选登:让更多麻风康复者回家看看
吕艺教授桂林讲座
1月25日上午,桂林日报社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吕艺教授为该社记者、编辑做了题为《时政新闻改革及其他》的讲座。
吕艺教授围绕时政新闻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指出了当下执政新闻写作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革的方向。在讲座过程中,吕教授旁征博引,列举了大量国内外报刊上的实例展开分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获得报社记者的好评。
火灾女侠 巾帼绝不让须眉
1月25日,《桂林晚报》四版刊载了常少英拍摄的火灾图片。此后,少英同学因连续报道火灾多起,被众人一致称为“火灾女侠”。
在火灾现场,常少英并无胆怯,拿起相机,拍下了一张张紧急、危险的画面,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下一页
责任编辑:吴琦、付云阳、韩攀科、潘聪平、丁颖、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