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聚焦学术前沿,助力学科发展
发布日期:2014-11-25点击数:
11月22日上午,“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新华社总编室主任、新华社与北京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小组副组长刘思扬、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及与会的各位老师共同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社科院新闻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致辞说到,“当今时代,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背景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和深刻的变革。”他提出,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摇篮,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应对时代变化,这既是时代提出的问题,更是国家的重大需求。邵华泽主席强调,“在这个传媒转型和传媒教育研究转型的关键时刻,北大愿意提供这样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共商未来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时代的变革远远超过想象,未知远大于已知,但只要我们掌握规律,勇于创新,相信前景依然光明无限。”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致辞
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在致辞中讲到,“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这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盛会。”他回溯了北京大学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渊源,指出“在当今的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达了对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的感谢,指出“今后学校还会继续大力支持学院建设,整合学校资源,促进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和实践环境。”
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致辞
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在发言中指出,“在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在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舆论阵地受到严峻挑战,新兴舆论阵地成为主战场。今天的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受众是多元的,传播渠道、平台终端、包括样式也一定是多元的,受众在哪里,我们的传播就应该覆盖到哪里。”结合新华社的战略转型,他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建立连接市场,对接用户、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就是要以新媒体为引领,深化发展基层服务,推动内容、渠道、平台、营销、经营、管理等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最后他指出,“今天的研讨会把高校学科发展和媒体融合实践结合起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致辞
随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向到场嘉宾和专家学者介绍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相关情况。他回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4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讲述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学院教师承担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学院与新华社共建新闻学院相关情况。他提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要“发扬北大人文社科的传统优势,加强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创新,积极参与全球学科范式转型的探索。站在学科前沿服务国家建设的需要、在新闻传播领域重大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互联网传播研究和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为中心、史论和方法研究并重、强化现有的优势应用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介绍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相关情况
本次研讨会为期一天,围绕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两大议题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热烈讨论了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与会学者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重大需求,创新发展。面对媒体融合的变化,一定要深刻理解互联网技术的本质,厘清互联网对传媒行业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必须改变观念,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推动学科整体转型。
会场全景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上一条:邵华泽老院长在北京大学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生活才是喜剧”——《万万没想到》主创做客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