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新闻与传播发展论坛”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实践分论坛”
发布日期:2015-11-23点击数:
2015年10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实践”分论坛在新闻与传播学院107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著名学者、教授出席分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吕艺主持。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吕艺首先致辞。他指出,在新媒体、新技术冲击下,整个媒体界走向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这次论坛的召开对新闻教学实践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有很大意义,与新闻业界亦有极大关系,希望与会学者畅所欲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来源应该多样化的问题作出探讨。他认为与马克思同时代的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新闻观点也应该加入其中。同时,他还就如何看待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以及新闻学体系是否已经形成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随后就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规律性的认识,没有且永远不会过时。同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敢于触碰敏感问题,更应该随新媒体的出现而丰富发展。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汪家驷提出,当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课程教育与时代脱节、与实践分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成为重中之重。他还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的四个需要、一个借鉴:一是推进新闻传播舆论创新的需要;二是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三是应对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变革的需要;四是有效解决中国新闻理论实践的需要;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新闻传播理论。同时,他也建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必须基于四个基础理论: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基础;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四是国内外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成果的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部教授刘昶发言表示,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在国际上发挥巨大作用,但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却偏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与中国化。他提出,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规律要求,把新闻与宣传分开,同时也要考虑新闻传播意识形态、政治理念、政治文化、价值观的效果。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则认为,十八大以来新闻与舆论工作基本面坚持了不变,但在深化改革、反腐与意识形态的交锋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在坚持党性、舆论引导创新以及对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指导方面出现巨大创新。此外,他还总结了新闻宣传思想呈现出的三大特色,并提出有关新闻宣传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运行。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赵振宇就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记者的问题发表了讲话。他说,“应该提倡媒体人到大学讲课,搞业务的老师也要到媒体,全国好多的院长都是媒体过来的,如果机制上不合,永远是两张皮。”他表示,要从实践上落实校部共建,完善学校与媒体的合作机制,在中宣部框架下拿出学校特色,有所目的、有所侧重地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记者。 在第二轮发言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与传播学院院长罗自文教授指出了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课在师资、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学生认同上存在的困难。他介绍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采取以学生报纸为形式潜移默化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式,避免进行理论的灌输。他说,“学生的政治素质、马克思新闻观的方面,形成的功夫在室外。人权、新闻自由的发展,有国家历史的坐标系。对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是有帮助的。” 黑龙江大学郑亚楠教授指出,解决适合传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师资问题是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当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要熟悉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王冬冬教授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贯穿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内容生产的始终,还贯穿在新闻教育的每一个分项。他强调,内容生产组织的结构模式及核心能力需要研究,必须真正思考什么是媒体融合,和媒体融合怎么制造复合文本,能够引导舆论,这样才有价值。 最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詹续武教授发言。他结合本院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引进业界专家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一套教学方式。同时,他提出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一些思考与感悟,认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史发展的立足点是走向民间,在新的时代,更应该站在立场上反映社会的脉络,“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做精英主义,而是应该弄清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什么。”他最后总结到。

上一条:“2015年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下一条: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新闻与传播发展论坛”之“城市台发展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