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9日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以健康传播专业硕士为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三十余人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了愉快的参观与座谈交流。
一走进北大国际医院,同学们就惊讶于其漂亮的建筑设计和优美的环境。前来欢迎同学们的门诊部主任王晋豫大夫和公关部主任续岩大夫介绍说,北大国际医院是北京大学附属的第9家也是最新的一家医院,经过12年的筹建,在2014年正式开业。这也是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采用新机制,与社会资本共创的一所非营利、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的综合医院,无论在就医环境、就医条件还是在医疗水平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门诊大厅,门诊部主任王晋豫大夫在结合了医院建设结构模型图,介绍了国际医院建设的三大特点,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门诊分布,力求让患者走最少的路;二是“互联网+”形式的流程服务,挂号、预约、缴费均可在线上完成,缩短病人等候时间;三是具备人文关怀的周边环境,餐饮、娱乐、服务设施俱全,让患者在医院感受到家的温暖。
北大新传师生参观医院建设结构模型
随后,大家在医院社工部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医院的各个诊疗区和志愿服务部。社工部人员介绍说,目前累计已有600多名志愿者来北大国际医院志愿服务6000多小时,也欢迎同学们加入志愿服务,既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又方便观察研究。
在参观了解北大国际医院一流的硬件设施与医疗服务流程后,刚刚结束北医三院门诊的杨雪松副院长也正好赶到,与助理院长谢刚大夫以及医院各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起,在漂亮的行政会议室与师生们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座谈讨论。
杨雪松副院长讲话
杨雪松院长在向大家表达了真诚而热情的欢迎之后,简要介绍了医院的健康教育体系和健康传播研究的需求。医院健康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党委院办管理的官方网站,公关部的媒体关系管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感染控制部的疾病监控以及对医务人员自身的疾病防护教育,药学部的药物咨询等。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则多种多样,既有“健康大讲堂”知识传播,CPR培训、患者俱乐部、社区义诊等等,还有一些促进新理念的健康运动如器官移植、临终关怀等等。
许静教授发言
许静教授首先发言。她深情回顾了十几年前在牛津与杨雪松院长结下的深厚友谊,并很高兴地看到这份友谊能以今天这种方式延续,希望未来可以共同为健康中国出力。她介绍说,和北大国际医院一样,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也是在韩启德副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成立的,韩主席对健康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都有很重要的指示。目前她所承担的“健康传播研究”课程主要以小组研究的方式促进学习,开展医院健康传播研究既能使同学们的研究落地,又能为医院发展提供帮助,是两全其美的“双赢”模式。她将北大国际医院健康传播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医院作为健康机构的品牌传播管理,二是医院环境下以医患沟通为主的各种健康传播过程。在品牌管理方面许静教授强烈推荐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的权威研究,以及新闻传播学院在效果评估、调查以及新媒体研究方面的优势。
许静教授的发言带动了讨论的气氛。主管医院品牌建设和市场的谢刚院长助理主要关心医院的品牌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具体包括传播方式的专业化,自媒体细分市场,如何进行患者教育和期望值管理,投诉管理和回访体系的建立,以及医院危机公关。公关部续岩主任补充提出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后台数据,以及如何理解较少接触新媒体的老年患者的健康行为等问题。门诊部主任王晋豫谈到志愿者招募、门诊导医模式、门诊健教和医患沟通的问题,护理部主任许春娟则侧重于医院健康教育中患者行为改变困难等问题。
助理院长谢刚发言
门诊部主任王晋豫大夫发言
公关部主任续岩大夫发言
随后,健康传播专业的8个小组分别介绍了各自想研究的课题,如有关医院“健康大讲堂”的传播效果评估,有关医疗APP的传播模式比较研究,有关医院微博微信品牌推广的研究,基于恐惧诉求的儿科健康教育材料,青少年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在医院中的完善与应用——以产科导乐士为例,基于社会关系和口碑影响对医院品牌建设影响力研究等。在自由讨论阶段,同学们还就北大国际医院的品牌定位、针对护士群体的健康传播培训、以及包括知乎和支付宝在内的其他新媒体终端传播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发言得到国际医院医生们的赞扬,他们夸赞学生们思维活跃、想法见解独到,纷纷表示非常愿意与同学们配合完成健康传播方面的研究。
课题交流研讨会现场
最后,学生们递交了各自填写的志愿服务申请表,成为汇入北大国际医院社工团队的新鲜血液。
北大新传师生与北大国际医院领导合影
内容充实,节奏紧凑的参观交流活动结束了。新传师生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北大。感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热情支持,期待未来与北大国际医院更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和交流合作,为健康中国助力。
撰稿:杨红琳
摄影及编辑:翁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