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党委书记田丽,副院长陈开和,党委副书记卢亮,陆绍阳、程曼丽、陈汝东、胡泳、师曾志、许静、何姝、王洪喆、王天夫、刘金河、刘心怡、高子涵等教职工,院友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长聘教授赵晓航,以及2025届毕业生和部分毕业生家长参加典礼。典礼由田丽主持。

毕业典礼现场
南门风荷举,长歌启新程。承载2025届毕业生青春印记的纪念视频与暖场节目,为典礼拉开序幕。四年光影流转,从初识燕园的懵懂,到挥别南门的成熟,镜头与歌声串联起青春轨迹。


田丽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田丽介绍出席典礼的嘉宾和老师,向2025届毕业生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学院副院长陈开和宣读《关于表彰2025年优秀毕业生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对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在新的人生阶段坚守初心、再创佳绩。

陈开和宣读表彰决定
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陆绍阳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

陆绍阳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
本科毕业生代表罗方妤以“爱”为线索回顾四年燕园时光,从传播本质的思辨、社会责任的接续、自我成长的认知三个维度展开讲述。她指出,爱始于偶然的相遇,却能转化为命运,爱不仅改变看待他人的方式,也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爱自己是接纳局限、超越内耗的成熟蜕变。在每一次南门照相馆的下乡拍摄、社区口述史采集的具体行动中,新传人将传播的力量转化为服务公众、推动社会的力量。她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保持开放与勇气,带着在燕园所感受的爱与力量前行。

本科毕业生代表罗方妤
硕士毕业生代表刘好以“放眼全球,扎根泥土,向光而行”为脉络,串联起首届北大国传项目学子的成长体悟。她表示,“放眼全球”的培养,赋予了超越个体、拥抱世界的格局,也让同学们更加坚定地走向国际舞台。“扎根泥土”的实践让同学们明白,真实的力量源于脚下的泥土,生动的中国故事存在于广袤的田野。展望未来,她呼吁新传人秉持“向光而行”的信念,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硕士毕业生代表刘好
博士毕业生代表刘纯懿深情回望从本科到博士在北大新传的十年求学生涯。她以学科滋养为脉络,回望北大新传课程所给予她的启示:用“移情”对抗“戾气”,在基层实践中获得“自主”,在技术变迁中探寻“人”的意义,在结构之外看见第三种可能,始终保有学科直面现实、洞察田野的活力。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她指出,即使技术日新月异,人类依然拥有并应去创造和享用AI无法生成的事物。她以“一切依然尚待生成”寄语毕业生,希望同学们在技术迭代中永葆新闻与传播学科赋予的共情力与创造力。

博士毕业生代表刘纯懿
教师代表王天夫为毕业生送上祝福与鼓励。王天夫以“用青春的独家记忆去想象未来”为主题寄语毕业生。作为AI研究者,他分享在文科院系的切身感悟,指出博雅教育的传统在于赋予人“顶天立地”的素养——追求智识前沿的“顶天”与厚积薄发的“立地”。他希望同学们珍视在燕园的独家记忆碎片,它们将成为未来想象与创造的基石。他勉励同学们,无论记忆和想象带你走向何方,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缓缓行进、仰望天空的淡然,也能有匆匆向前、脚踏厚土的自信,更希望同学们记住,燕园的南大门有人为你守望。

教师代表王天夫发言
院友代表赵晓航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回顾了北大新传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面对颠覆性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她回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之初蔡元培校长“济之以学理”的期许,表示新闻传播学天生具有“常为新”的学科基因。她指出,北大新传赋予的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关切的问题意识、守正创新的思辨思维,以及捕获新知、回应新变的自信与能力,都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坚实底气。她鼓励并祝福全体毕业生,处变不忧,未来无惧,以“归来还是那个少年”的信念,在未来旅程中张扬青春、勇敢前行。

院友代表赵晓航发言
卢亮为2025届院友联络员颁发聘书。为凝聚同窗情谊,学院特地在每届毕业生中建立院友联络员队伍。“游子千里,灯燃家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永远是每一位新传人温暖的港湾。院友联络员作为连接院友与学院的纽带,将为步入社会的学子点亮一盏薪火,情系同窗,守望初心。

卢亮为2025届院友联络员颁发聘书

陈刚致辞
陈刚为毕业生致辞。他呼吁同学们以更长远的时空维度审视人生旅途,将青春的经历视做成长的阶梯,努力探寻自身能力与时代趋势的契合点。谈及历史发展带来的机遇时,陈刚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关系的数字社会发展浪潮中,要准确把握系统性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应当以青春力量肩负起强国建设的重任;更要在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之际,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他强调,新闻传播学科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术积淀,将永远为学子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最后,他期待大家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地提升自己,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舞台上,有所建树,有所贡献,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在《燕园情》的齐声合唱中,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圆满落幕。青春的作业已书成,愿毕业生们纵笔三山五岳,放歌山海新程!

典礼会场

毕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