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在蒙民伟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相聚云端,共同庆祝新传毕业生们圆满完成学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党委书记唐金楠,党委副书记卢亮,副院长陈开和、王维佳,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陆绍阳,程曼丽、吴靖、胡泳、师曾志、许静、何姝、祝帅、张慧瑜、王祯、张冉玥等老师及部分2022届毕业生线下参加典礼,严富昌、王异虹、高忠欣、刘杨、曾育平等老师和部分毕业生、家长在线上参会。
、
毕业典礼现场
薪火相传,南门再会。承载着青春记忆的纪念视频拉开典礼序幕,从2018年开始,将南门边的青葱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相逢是高喊着“新传我来啦”的九月凉秋,挥别是六月的“珍重,回头再聚首”。同学们将对燕园的不舍、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同窗的祝愿凝聚在歌舞节目中,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暖场节目表演
卢亮宣读了《关于表彰2022年优秀毕业生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对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继续秉持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的精神。
卢亮宣读表彰决定
唐金楠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并为毕业生送上寄语。在同学们即将踏上人生新旅途之际,他送给大家三个“朋友”——时间、生活与世界。时间是公平的,看似平凡但实际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如何用好时间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生活是多样的,热情去拥抱、乐观去面对人生顺逆才能尝得勃勃生命的百味回甘。世界是变化的,当下及未来的传播学有无限的探索空间,新传人要能学于变、用于时、传于世,牢记知行合一,抓紧机遇去改变世界。
唐金楠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唐金楠为毕业生寄语
2018级本科生郭雯雯代表本科毕业生发言。她从六年前的北大梦讲起,回忆了与北大新传相遇相识相知的点滴,多元包容的培养环境给她探索和试错的勇气,不断突破的“第一次”成为挑战自我的青春脚注,扎实奋斗的汗水见证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蜕变。在挖掘个人价值的新传四年,她也收获了值得一生感谢的良师挚友。
本科生代表郭雯雯发言
2020级硕士毕业生代表王刚在发言中指出,不确定性成为在疫情时代最能确定的事情,而此间的北大新传人仍然能够有序地开展学习生活,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得益于学校学院等各方的不懈努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传学子,更应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紧密关联,明晰传播责任、发挥专业才能,将现实关切融入到个人选择中。无论是扎根基层服务民生,还是潜心科研精进学术,时间地点不应成为青春理想的限制,应让未名博雅的底色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彰显。
研究生代表王刚发言
2020级硕士生班主任张慧瑜作为教师代表为毕业生送上祝福与勉励。他希望同学们能以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拥抱生命的波澜,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发声,勇于在不怕失败的尝试中谋新路,而不为一时一地的得失所困。无论何时何处,都不能丢了北大新传讲求尊重、提倡包容的本色,要守好乐于沟通的同理心,养好求同存异的宰相肚,始终把“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刻在行稳向前的基石上。
教师代表张慧瑜为毕业生寄语
十余寒窗,春晖寸草无以报。临别之际,毕业生向老师献花,将四年来对老师言传身教的感激融进声声感谢。学院也为毕业生精心准备了礼物,将南门树影中的蒙民伟楼定格入册作为留念,表达对学子们的殷殷期盼与美好祝愿。
同学们向教师献花
同窗数载,此去经年共甘苦。同学们彼此拥抱,向同窗挚友表达美好期许,也发送了感谢信,向辛勤抚育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与爱意。
同学们彼此拥抱
同学们给父母发送感谢信
陈刚首先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他指出,在校的学习是有限的,但人生的求索是无限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回顾历史,陈刚指出,变化是最大的不变,当代的新青年要有顺时而变的头脑与灵活应变的手脚,也要有放眼世界的视野与发展人类的格局,有底气更要有能力在关键时刻迎风而起、潮头挺立。国家发展呼唤青年,社会重托寄予青年。从北大新传扬帆远航的青年们,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把握数字化时代的传播风潮,自觉传续学院创新发展的文化脉络,发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传精神,书写出不负人民与时代的青春答卷。
陈刚为毕业生寄语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燕园情》一曲终了,2022届毕业生们这一段燕园之旅也缓缓落下帷幕,但人生的新旅程才刚刚开始。
师生齐唱《燕园情》
陈刚为毕业生拨穗
陈开和为毕业生拨穗
陆绍阳为毕业生拨穗
携一支未名薪火,向万顷江湖逐浪,从新传、从北大、从中国,到基层一线、到祖国边疆、到世界的中央。这是2022届毕业生的机遇也是挑战,希望他们牢记殷切嘱托,谨怀赤诚初心,用脚步丈量出鹏程万里,耕耘出生命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