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院庆活动庆祝建院二十周年
作者:高雷、高子涵、张涵抒、崔磊 发布日期:2021-05-31点击数: 来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新传人


 

筚路蓝缕,廿载耕耘结硕果;功崇业广,勇担使命再出发。2021528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来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日。学院举行院庆大会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论坛、院友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与各级领导、来宾、海内外校友、师生共庆廿年生日。

 

(庆祝大会现场)

 

528日上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邵华泽,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沈卫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等出席了大会。国内外兄弟院校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校内各院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媒体和企业代表,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员工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主持。

 

(陈刚主持开幕式)

王博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的委托,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员工和广大院友致以衷心祝贺。王博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新闻教育工作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学院自成立在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

 

王博指出,20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海内外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的重镇。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需求,王博也对学院提出新的期望。他希望北大新传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再接再厉、拼搏进取,为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博致辞)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年来的发展,离不开最初一批教育开拓者的付出与努力。其中,88岁高龄的邵华泽先生作为学院第一任院长,长期关注北大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为邵华泽同志颁发杰出贡献荣誉证书。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为邵华泽同志颁发杰出贡献荣誉证书)

 

邵华泽先生向学院捐赠著作,寄寓前辈对学院的深情祝福,激励后学传续北大新闻教育的光荣传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党委书记陈刚、副院长吴靖、党委副书记卢亮代表学院接受赠书。

 

(邵华泽先生向新闻与传播学院赠书)

 

刘思扬回顾了多年来新华社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教学育人、课题研究、实习基地等多方面的密切合作,同时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为社会新闻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表达感谢。

 

(刘思扬致辞)

 

胡百精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表达了祝贺。他回顾了北大新传与人大新闻“一进两出”的深厚渊源,希望双方的合作历久弥新,继承优秀历史传统、携手并进,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新闻传播人才。

(胡百精致辞)

 

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龚文庠的真情讲述带领大家重新回到建院之初,他表示,学院的建设、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新传人的耕耘与积累。在2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也要对照建院之初的的发展设想,反思差距、继续努力。

 

(龚文庠致辞)

 

院友代表、人民日报记者钱一彬重温了当年在学院的学习经历,对学院的培育表达真挚的感谢,对院友会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他表示,自己将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坚守理想的意义、倾听内心的选择,奋力奔跑、从容自信。

 

(钱一彬致辞)

 

在校生代表、2019级本科生张涵抒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专业学习中,她学会了“让思考的深度抵达冰点,将行动的热血燃至沸点”。她表示,全体新传学子将努力以双肩承担社会的责任、以双手记录时代的声音。

 

(张涵抒发言)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以薪火相传,大道行远为题,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各项成就。他代表学院,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大事、社会要事密切相关。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注重创新引领、内涵式发展,努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有格局、有气场的新传学子。在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多元立体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师生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与环境。

 

(陆绍阳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论坛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主持,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沈卫星、社科院新闻所副所长季为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闻学围绕中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热烈、精彩讨论。

 

论坛上,各位嘉宾学者分享了自己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渊源与故事,对学院20年来的工作与成就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同时也就顺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潮流、加强跨学科研究等问题发表见解,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论坛)

 

下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院友交流会在蒙民伟楼报告厅举行。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党委副书记卢亮,副院长吴靖,各届院友及学院师生代表出席活动。交流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主持。

 

图片

(陈刚主持交流会)

 

交流会伊始,大屏幕上播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短片,以美好的回忆拉开了本次院友交流会的序幕。在视频中,熟悉的燕园风光、温暖的新传记忆一幕幕浮现,师生、院友们一同回首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走过的足迹。

 

随后,陆绍阳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欢迎各位院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家。并表示,虽然与同学们阔别已久,但再次于燕园重逢之时,大家还是一样青春洋溢、意气风发。一个学院办学成不成功,主要是看培养出的学生,看到各位同学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中流砥柱,他感到无比自豪。最后,陆绍阳回忆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路走来的历史,对支持学院发展的领导、同行、院友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同学们常回家看看,为学院未来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并祝愿大家不断超越自我,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图片

(陆绍阳致辞)

 

出席活动的学院老师也纷纷寄语,对院友的归来表示亲切问候和热烈欢迎。卢亮送上了对院友们的祝福,希望大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吴靖表达了与同学们重聚的激动心情,希望院友们能够在这次活动中重温燕园时光;张慧瑜表示欢迎院友回到母校,并感恩大家对学院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严富昌与同学们共同追忆了新传成立和发展的历程,并向大家介绍了新传现在的发展成果;史学军感慨虽然光阴飞逝,但与同学们重聚时,仍发觉青春没有流走;何姝回忆了与同学们共度的校园时光,欣于看到学院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

 

(教师寄语)

 

在交流会现场,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学生带来了诗朗诵《永远的校园》和歌曲《未名湖是个海洋》。在耳熟能详的诗句和旋律中,陈刚与大家一起回忆了新传从老化学楼、遥感楼到蒙民伟楼的时光,与院友们共同回首了新传的发展历程和同学们的成长故事。

 

图片

(在校生诗朗诵《永远的校园》)

 

图片

(在校生演唱歌曲《未名湖是个海洋》)

 

院友、老师和同学们热烈讨论、亲切交流。院友代表谈到,感念学院带给自己在能力上的培养,一定继续与学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为学院未来发展做出个人的贡献。

图片

(院友代表发言)

 

在亲切热烈的氛围中,陆绍阳、陈刚、卢亮代表学院接受了来自2001级硕士班捐赠的一套沙发和1999级硕士班捐赠的薪火相传二十周年纪念摆件,并感谢院友刘子祎、耿华军捐赠的饮用水和书籍,以及全体老师、院友和同学们对院庆活动的支持。

 

图片

图片

(捐赠仪式)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齐唱《燕园情》。在悠扬的歌声中,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院友交流会落下帷幕,与会人员来到蒙民伟楼前合影留念、依依惜别。燕园情永续,归来仍少年。在南门的道别,更是在南门的再出发。院友们走向天南地北,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传播力量、传递中国声音、闻道天下初心。

 “薪火相传,大道行远”。二十岁的北大新传院,正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学院将以成立二十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更为开放的姿态建设好、开拓好、发展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阵地,走出一条具有北大特色的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道路,书写新传故事、北大故事、中国故事的崭新篇章!

 

(庆祝大会合影)

 

 

上一条:北大师生送别许渊冲先生
下一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祝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