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正式实习,以全主任的一番教诲开始,牢记主任制订的政文部采访、写稿二十环节,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写出的稿件能否让桂林的领导们满意。
昨天去阳朔之前,就已经知道今天要去采访一个重要会议,本来约定9点出发,一番磨蹭之后10点好不容易到达现场。起先,我和海娜还拿着纸和笔煞有介事地准备履行记者职责,无奈桂林普通话实在让人费解,加之领导们的语速过快,最后只好放弃职责。没有了压力,自然有了困意。强打精神,睁大眼睛,不让自己在会议现场睡着。实习期间的第一次正式采访岂能让自己如此放纵。
好不容易“熬”过两个钟头,会场工作人员及时将领导的讲话发给记者。我和海娜不必担心没有采访记录了。材料上,领导没讲哪个字,加了哪个字,连“的”、“了”、“么”之类的全都记录在案。拿着厚厚一沓材料,我写了篇1400字的长稿,海娜写出篇1800字的更长稿。主任看过之后,微笑着启发我俩应当突破束缚,打破常规,写出会议新闻的亮点来。虽然稿子不能见报,但绝对练笔。
主任所言虽一点没错,但等到采访见报,一番比较之后,还是颇有感触。会议材料也不只是简单罗列,其中的学问我们还得研究研究。即使是所谓的“八股文风”,我和海娜离老师的水平还有十万八千里。虽要突破常规,但在现有体制之下,是不是应先把基本的常规东西做好?也许只有在体制下游刃有余后,才有机会去思考一些突破体制的事情。
临近下班,又有突发情况。
南宁两位领导因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不力,被就地免职。桂林人心惶惶,及时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进行半个小时后才通知记者,我和海娜跟着李杰斌老师连忙赶往市委。找到座位坐下后,发现上午的情况再次重演,且更为严重,完全听不懂领导们在讲什么,笔记根本做不下。傻愣愣地坐在会场,心中暗想,务必要提醒下届来桂林日报政文部实习的同学——做好准备工作,学点桂林普通话!
会议!会议!!会议!!!
第一天的实习就在会议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