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首页
首页 >> 旧站栏目 >> 首页 >> 正文
实习感悟:认识社会
发布日期:2007-03-24点击数:
从象牙塔里走出去,校园的围墙变成了社会的无边界,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尽管我一直认为大学生并不完全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代名词,但是在书本上课堂上的高谈阔论始终不同于现实的状况。而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自认比起大城市的孩子对一些社会现实更加清醒,但是要从专业的角度观之,我们所需要的对社会的认识决不仅仅是习以为常的目睹。 这次实习我被分在了桂林晚报的社会新闻部,这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比起时政新闻尤其是地方媒体时政新闻的刻板来说,社会新闻具备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更接近现实的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在实习前几天就参与了不少采访,第一天是保安被打,第二天是农民好心救人反被冤枉,随后还有农民工讨薪、农民工工伤处理,几乎每一次我接触的人都是我之前生活的陌路人,每一次都是震撼。 之前在学校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认识停留在学理的层面,常常怀抱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但当与他们交谈听他们讲述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他们而言,现实是如何的如临深渊。在高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在他们已然集体放弃城市一般生活水平的时候,用以维系基本生活的健康、工资都得不到完全的保障。本来体力劳动应该是社会生产链条中的合理组成部分,但是当这些劳动成果得不到承认得不到尊重的时候,体力劳动者成为他们背负着的一个深重的身份符号,既无法保证劳动回报,更不消说社会认同。 而当拖欠工资、工人被打等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他们进入了一个自我陷落的陷阱。弱势群体所掌握所影响的话语权是如此的稀缺,他们可以向政府申诉向公司抗议向媒体曝光,但是这一切捍卫自己利益的行动看起来都那么被动,政府可以敷衍公司可以拖延媒体可以沉默,当然我们要看到社会正在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但是关注本身也正提醒我们,他们真正处在了社会的边缘。 当然,我必须很理智地认识到这只是社会的一个层面,一个我此前并不了解的层面,它也只是一个阶段,一个还需要很多力量很长时间来完成的阶段。作为个体的我沉浸在震撼中是毫无意义的,而我也并不敢说如果我承担了属于我的那一份责任会改变些什么,我只是坚定地知道我们都不能再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 能够得到这种走近现实的机会,即使并不能立即把所感所想见诸报端,即使还脱不了学生的稚气,但也是一种积累,或者说是积累的开始。因为作为一名记者,始终都需要与现实共生。

上一条:实习感悟:公平、好奇与热情
下一条:实习感悟:认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