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燕园未名湖畔一所年轻的学院。依托着北大深厚的学术资源和当今蓬勃发展的新闻传播事业,该院在六年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这个学期开始,新传院已经先行一步,开始实行最新的本科教学方案,早于08年全校规模的课改,表现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魄力与勇气。
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在谈到这个方案时说:07年课程改革,主要措施是减少专业必修课的数量,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并改部分专业选修课为全院选修课。这次课改,一来是增强了学生进行选择学习的自主性,更大程度上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课程;同时进一步淡化了专业区别,突出了通识教育。这样也更好地将本科教学与新闻实践相结合:新闻传播工作向来都是各专业融会贯通的。
程曼丽教授强调:“我们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知识面宽、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北大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资源,是新传院与其他学校相关院系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是在社会激烈变迁的环境,在传播技术迅速更新的时代,越是需要厚重的积淀和稳固的知识基础。
新闻与传播学院记者节闭幕式合影
新闻传播学院一直在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方面,学院出台了不少政策,力图改变新闻院系以往分科较细、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比较狭窄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本科生搭建一个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以帮助他们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养分,为今后胜任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鼓励同学选修与旁听全校通选课,支持选修第二学位等。在已经毕业的3届本科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获得了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双学位。程老师用这样12个字概括新传院学生的特点:知识广、视野宽、学养深、后劲足。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赴台湾参加“2006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
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专业动手能力。程老师说,实践教学是我们的一大亮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二是积极参加校园内媒体实践,在北大新闻网、北大青年、北大校刊、北大电视台以及学院内的刊物,新传院的学生都是骨干、主力。三是第四学年的第一个学期4个月实习。程老师表示,我院的实习工作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进入各大主流媒体实习的同学日益增多,其中有国务院新闻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新传院在桂林日报等媒体还建立了挂牌的实习基地 。
新闻与传播学院苹果机房
04级本科生方可成是学生新闻社团新传社的社长。从今年6月开始他在《南方周末》实习,短短的5个月里已经发表长篇重头报道17篇,其中包括专题《基础教育不能成高考附庸》,专访《聚焦在陈竺身上的几个话题》、专访《第三只眼看医改——专访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世界卫生组织课题组负责人白海娜》,以及发表在头版的《中国官方智库调查》等,创下了在校新闻实习生发稿纪录。而这次北大新闻网上有关北大本科教学各院系特色的报道,其中有15篇报道出自新传院05级本科生之手,这是他们在新闻采写“情景教学”模块中完成的作业。
除了各种实践活动之外,新传院的学生对于学术也有很大的兴趣,学术与实践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每年的挑战杯中,总有很多同学报名,他们也总能有很多奇妙的点子并努力钻研。这种思想的碰撞很是有趣,同学们也能收获很多。”程曼丽院长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很赞许,“学院向来是很鼓励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学院的每个老师也对学生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
(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0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