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数字出版势头强劲,未来阅读风起潮涨
发布日期:2013-01-23点击数:
2013年1月6日上午九时,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之出版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台湾南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黄昱凯老师等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近百人出席本届论坛,整个会场一直人员爆满,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围绕“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对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传统出版集团如何转型、数字出版对传统阅读的冲击以及未来阅读的发展趋势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本次论坛共分主题演讲和沙龙对话两部分 (一)主题演讲环节 主题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教授主持。
王亚非先生演讲的主题是“科技创造未来,创新引领阅读”。他提出,数字出版真正实现了创意与科技的结合,一种投入可以多种产出,一种内容可以多种体现。对于出版产业而言,内容创新仍然是其主要方向。从出版实践出发,他认为传统出版应当搭好平台,整合集团资源以促进融合(主要指作者与读者的融合,市场与渠道的融合,产品与服务的融合)与促发创造精神。 聂震宁先生针对目前出版转型过程中,人们的阅读呈现碎片化的现象提出“快传播,慢阅读”的倡议。不可否认,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出版的格局,这使得传统出版集团从管理机制、产业格局、数字技术和国际化等四个方面实现转型。他以网络新闻为例,提出目前的数字出版导致阅读平面化、碎片化、浅层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他倡议要放慢阅读,多读经典。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他认为权威评价和推介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建立阅读顾问的模式;最重要的,他提出要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不要只看重工具理性而忘记人文理性。 李学谦社长接着聂震宁先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出版社会不会边缘化”的问题。他认为,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不是由出版社发起的,而是由技术制造商与网络提供商发起的。目前,出版社处在被动的跟从状态。当前出版社虽然仍具有内容提供商的地位,但是这个位置也在边缘化,再也没有垄断的市场地位。而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编辑,编辑的实质则是发现、编辑和传播有价值的内容。新时代环境下,传统出版集团要把提升内容创新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数字出版促使出版集团实现出版业态的转型;还要构建服务体系,完成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 人大书刊资料中心副主任、人大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文飞女士代表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转述了他对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思考:第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中,最大的问题是理念问题;第二,数字化永远替代不了内容本身,要尊重和保护内容生产者;第三,编辑是出版的核心,要发挥价值发现和整合的作用;第四,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不是单纯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第五,数字出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弘扬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能是在打压文化的多样性。作为资深业内人士,张文飞女士也将自己的观点跟与会者做了分享。 与之前业界专家对出版行业的实践体验不同,来自台湾的黄昱凯老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数字出版与阅读行为进行了观察。他演讲的题目是“以蝴蝶剧变模型探讨数位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从量化分析的角度,以蝴蝶剧变模型作为问卷调查的分析工具,探讨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可能因素。黄老师认为,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的结合和互补影响使用的意向。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多元的电子书种类、强势网络的信息传输都会对数字出版产生影响。 (二)沙龙对话环节 沙龙对话环节由云图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数字出版研究院院长郑铁男主持。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中国联通阅读运营中心总经理陈亦凡,南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黄昱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范军作为对话嘉宾。
主持人郑铁男先生首先对2012年的数字出版做了盘点,并向王亚非先生提出“出版家为什么要做科技的事情?”,引领与会者进入对话情境之中。 对于这一问题,王亚非先生首先提出安徽出版集团已经在进行战略部署,通过并购技术型企业来不断强化其集团的数字技术能力。他认为传统出版机构应该提早做好数字出版的积累。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处于发展初期,是最好的准备阶段。如果观望不前,待到市场繁时,将错失机会。 在数字出版时代,众多的出版人士深刻感受到了在传统出版的裹挟与数字出版的侵袭之间的煎熬。在讨论中,陈亦凡先生深有感触,提出了目前通讯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冲击。他提出,数字出版目前是“作者—平台—通信网络—电子支付—读者”的传播模式。运营商和传统出版集团应该合作,优势互补。从运营提供商的角度,他提出运营商提供平台服务,不介入内容。比如,运营商推出阅读频道,又出版商独立制作。他还提出运营商与出版集团进行品牌合作,利用运营商拥有的品牌效应和庞大的受众为出版商打造品牌。目前联通公司的设想是与合作伙伴做好合作,做好平台服务。 黄昱凯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了台湾的数字书出版平台。台湾最大的数字出版平台是“博客来”,但是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台湾的数字出版规模小,达不到规模经济,也没有规模效果;而且,由于畅销书大部分是翻译书,有纸本版权不一定有电子版版权,所以很多传统出版物无法实现数字出版;同时,数字阅读不仅受单一因素的影响,由此在考虑数字出版的发展问题时,还应考虑多方的因素。 针对数字出版实际运营遭遇到的问题,杨文轩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数字出版传播过程中的快速复制导致原创优质内容的稀缺;智能算法解决了读者的阅读迷茫,但也掩藏了用户潜在阅读需求,以及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 肖东发教授对于整场论坛进行了点评。他提出,此次论坛是官、产、学、研很好的结合。出版公司要做到“有核心价值观”,作品要做到“有沉淀”。同时,他相信,诸如“云技术”等出版技术的发展会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也会为未来的阅读带来更好的体验。(小岳)

上一条:科学的评估与评估的科学——记2012年度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发布会
下一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专业20周年庆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