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六讲】聚焦传播大讲堂 | 陈小川讲述众声喧哗中的伪命题
发布日期:2016-12-13点击数: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学和社会实践合力共创。 面对媒体大变革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努力为象牙塔中的学生搭建连通社会的窗口,与中国银行共同主办“传播大讲堂”系列活动,以期实现理论与实务、学界与业界、高校与社会的面对面交流。
轻易制造伪命题,其实在让社会怨艾之气增加,而不是和谐之气增加。你说可怜,我就担心,会不会变得真的可怜。 ——陈小川 大雪节气,“传播大讲堂”迎来第六位主讲人,原《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陈小川。面对众声喧哗,陈老师破立结合,通过对留守儿童、纸馅包子等典型伪命题的阐释,与师生共同探讨当今时代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出席并主持了讲座。 媒体人的集体焦虑 现在是媒体巨变的时代,众声喧哗的嘈杂环境深刻的影响着媒体人的认知与选择。曾经的媒体人有的得了抑郁症自杀,有的转行做了公关,有的已经辞职创业;而在象牙塔里读书的未来媒体人也将会有三分之二不再做这个行业,这是当代媒体人集体焦虑心理的写照。在高薪与理想之间,在互联网的蛮横偷抢与传统新闻媒体耐心揭露事实、记录真相之间,往往有很多人会选择逃离,但也不乏有人内心冷静坦然,坚守自己。
陈老师以《中国青年报》的“藏獒记者”刘万永为例,讲述了他多年来追踪调查,揭露多个对权力无限崇拜的地方官员,坚决维护公正与正义的故事。对“古典自由主义媒体人”而言 ,他们所信奉的是为理想而做,发自内心的爱这个行业,愿意探寻社会真相,每天追踪各种各样的新闻热点对他们来说是充满乐趣与挑战的事情。新闻是对媒体人自身的满足,如果能够真实的、以合适的方式记录新闻,就会有强大的满足感,自然也会在集体焦虑中多些淡定和从容。 中国媒体发展现状 当下传统媒体饱受争议,新媒体蒸蒸日上,面对“新媒体算不算媒体”的问题,陈老师认为“媒体”的概念相当广泛,除了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电梯、集市、茶馆乃至公共卫生间都是媒体。但是它们都不是“新闻媒体”,区别在于它们没有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新闻都是转载自别人,自己不生产报道。因而陈老师特别强调媒体的区分不在于传播渠道,而在于内容生产。 目前,报纸在市场化媒体的打压下生存不够乐观,特别是各类都市型报纸渐次消亡,陈老师认为原因并不在于纸质的属性,而在于它们提供的和网络一样都是碎片化信息内容的传播。“用纸来传播新闻,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道德了,因为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网络完全可以替代。
但是面对实实在在的新闻报道,陈老师提出最好的新闻网站一定是由传统媒体办的新闻网站,或者与传统媒体有血缘关系的新闻网站,因为能够专业性地生产这种媒体内容的只有这群人。但是目前专业性的媒体一直在被抢夺知识成果,因此如果中国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完整法律体系和执行体系,中国的媒体会发展的更好。 众声喧哗中的伪命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媒体人都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中国媒体发展的现状,准确判断社会对媒体的诉求,明确自身的责任。正相反,正是媒体生态下媒体人自己的焦虑感使得他们不辩真伪,给社会造成了更大的焦虑。而更可怕的是,有些伪命题一直被高调的声音传递,甚至成为某种现象,引发着全社会的怨艾之气。 以“留守儿童”为例,媒体们引导的舆论走向往往是父母离家,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农村儿童一定心灵脆弱、性格缺陷、受教育水平低下等等。可是,仔细想来这个命题潜在的假设是“和老人生活等同于和坏人生活”“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农村非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一样”“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显然这些假设是不成立的。之前甘肃有三个孩子和父亲一起自杀,这就是家长心理有问题,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内心。这不是老人,与老人无关。农村儿童问题与留守不存在必然联系,然而媒体们却通常会在春节前拿着摄像机拍留守儿童制造话题,将其变成社会热点,继而专家做研究写报告,但其实其立论的根基就是伪的,媒体人的焦虑由自己制造,又传染给社会大众,这是典型的“大伪命题”。
而由媒体引发的社会公众情绪也是伪命题。2013年江西高安发大水,各大媒体积极报道“18岁的小伙子被水包围,一个武警吊着钢索把他救出来”的感人事迹,但实际上被救出来之后,水也已经退到了走着可以出来的程度。媒体在制造公众情绪,小伙子的生命比武警更重要,因为武警是职业救人。 这是媒体的大误导,媒体在伪立论的情况下没有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奇特的社会想象。比如中国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但心理年龄越来越小,因为媒体往往称18岁的成年男性为“男孩子”,因而地铁里五十几岁的中年女性就自然而然的自称为女孩子了,这是媒体对人们自身认知错误的引导。 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功能,媒体设置的伪命题具备形成社会判断的能力,轻易制造伪命题,其实在让社会怨艾之气增加,而不是和谐之气增加。因而当代媒体的主要责任在于证实或者证伪,不被社会各种各样的伪命题所蛊惑,识破伪命题,颠覆伪命题,使得社会少一些焦虑。 新闻人要做真正的传播 讲座最后,俞虹教授总结发言。俞老师指出,现在很多成为现象乃至理念的问题其实都是伪的,比如当我们说“电视将死”的时候,是把电视作为媒体机构来看还是传播渠道来看呢?不同的角度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新闻的人要做真正的传播,就要同时拥有理想情怀与方法责任,培养寻根究底的能力,探求本质属性,寻找真正的问题所在。 因此,在12月末的“2016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与学界、业界社会精英一同破解时下火热传播中的伪命题,在媒体人集体焦虑的境况中,清醒头脑,理智前行。
撰稿及编辑:闫皓

上一条:【第七讲】聚焦传播大讲堂丨安格斯·菲利普斯(Angus Phillips)邀您“阅读封面”
下一条:【第五讲】聚焦传播大讲堂 | 段永朝讲述互联网时代思想范式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