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的日子一直是很开心的,在桂林日报社的实习也是弥足珍贵的,总的说来,一方面报社带我们领略了桂林的风姿,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接受了实践的检验。
初踏桂土
记得一出桂林车站的时候,迎面就是桂林日报社的领导们,他们专程来接我们。接下来的这十天当中,无论在生活上和还是工作上,都不需要我们考虑,因为报社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他们对我们生活方面的关心已经做到了无微不至。所以真的很感谢,首先感谢毛社长,也感谢学院领导,正因为你们,才有了我们这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也感谢胡主任、感谢每天陪我们吃饭的张老师,还有给我们开车的段老师、李老师、曾老师,同时感谢我们报社的各位老师们。
桂林真的很美,很舒适。气候的温暖,还有山水的秀美都让我留连,一句话,桂林就是个大公园,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实习进行时
这次实习我被分在了日报的经济部,指导老师是经济部的主任韦邦玉老师。我向来对经济是敬而远之的,报纸的经济版基本不敢看,经济类的节目也不看:所以这次在经济部的实习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挑战”的挑战,我只能尽我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实习中,虽然采访并不多,但是每一次都可以学到一点东西。
在桂林日报经济部这样一个特别的部门,我的采访不多,而且多是会议采访,经历也没有其他人丰富,所以在此我没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跟大家一起分享。但我们接触到了一些政府和企业的高层人物,不仅在新闻领域得到了锻炼,也在经济、为人和创业方面收获很多。同时亲自去了一些地方也开阔了视野,经济部的韦邦玉老师、张广宁老师、黄蓉老师、文衍坤老师还有刘老师都带我采访过,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
虽同属经济部,但他们是分工协作的,每个人接触的领域不尽相同,写作风格也很不一样,在对我的教育方法上也不一样:比如,张广宁老师平常话不多,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含金量,他的采写风格让我很敬佩,最可贵的是他把所有的背景材料和数据都记在脑中,让我明白了平时资料积累的重要性;与张老师截然相反,韦邦玉老师更贴近我们,即使很忙,他也会很认真地帮我改稿,并且每一处都给我讲解清楚,在我眼中,他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韦老师跟我说,我们这次的实习不是让我们来学习怎么采访、怎么写稿,更多的是让我们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可能正是这样吧,十天的时间好短,每天的安排都很紧凑。
肺腑之言
在桂林的时候,我给家里打电话,说我在桂林过得很舒适,都不想回去了。
某上午我闲来无事还给自己定了个题目叫《二线城市的好》,内容就是拿北京和桂林作对比。同时还把我的家乡平遥和桂林也作了对比,当时就是有一大堆一大堆对桂林的赞辞想排泄到电脑里。
遗憾的是,就在要离开桂林的前一天,我就丢了手机,虽然目前手机已经找回来了,但我仍要提醒大家,所谓“乐极生悲”,往往就在你很high的时候,悲剧也即将上演了,所以更要小心谨慎。在桂林的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尽情high的一段时间,末尾就给我这么一个如此强烈的震撼和打击。按我的老师韦老师的话说那就是,“要给自己留一点遗憾。”
不管在我情绪高涨的时候,还是我因遗失手机而情绪波动的时候,大家都很关心我。大家一起生活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这次实习也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在此我要感谢每一个人,谢谢你们的陪伴。
其实在来桂林之前,我每个假期都会找各种工作来做,我做过服装导购,也做过餐厅的服务员,做过电脑公司的业务员,也做过学校电子配件的代理,做过平遥电视台的记者,这次也作过了报社的记者。每一次我都要接触各色人种,学习各种岗位的东西,可以说我的社会经验已经不算少了。可我还是很难做到轻松面对、坦然面对,可能就像樊老师说的那样,我还是“没有真正长大”吧。
不管我有没有长大,我的记忆力是很好的,而且这些天的实习经历和感悟我都记了流水账。我不会忘记桂林这座大公园,也不会忘记也不会忘记这次宝贵的实习,更不会忘记所有共同度过这段时间的人们,还有我们的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