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是一地道北方人,长这么大没下过江南。这一次一跑就是几千里,美景倒是看了,可吃的,说实在的,还真是复杂。
首当其冲是米粉。桂林米粉,四海闻名。去之前就想着正宗桂林米粉会是啥样,一定得狠狠吃一顿。报社老师们对俺们特热情,到那第二天就去吃米粉。“胜利米粉店”,装潢一般,像桂林所有其他早餐店一样,没有门,敞开着有点像车库(决没有贬低之意,好奇而已)。不过店里面的墙上有块大牌子很吓人,老谋子张导正乐呵呵地拿只碗舀米粉。原来老谋子光顾过这呢:)浓浓的卤汤,牛肉不像学校桂林米粉店里那么干硬,是炖过的。而且可以加卤蛋,各种葱、萝卜丁什么的调料一大堆,最显眼的是辣椒。调完之后,迫不及待吃扒拉两口,好吃,不过盐味比较重——毕竟在北方早上天天吃的是清淡的包子和粥。
第一天早上到报社上班前,胡老师让饭店人员精心安排早餐,其中就有人人一碗米粉。57扒拉扒拉吃得闷香,可多数同胞跟偶一样,筷子挑了几挑,碗里的东西愣是没下去。细心的胡老师察觉了,第二天早上,俺们桌子上出现了白米粥和包子,一张桌子上有一盆米粉。那个狂吃啊,觉得一碗粥喝下去浑身每个毛孔都顺溜。还是家乡的饭顺口。而且,后来又出现了油条和豆浆,油条炸的又脆又香,豆浆比北京的甜很多,特好喝。每天看着57搂着那盆米粉乐滋滋地吃,俺就越发觉得俺的豆浆、油条要香几十倍。
其次,桂林的山珍海味确实多。在饭桌上比较长见识,最惊人的就是那罐蛇汤。段老师一再强调这是水鱼汤,没有蛇。俺们却分明见到了樊敏师兄盘子里的那小段蛇。樊同学毫不讳言,大谈这蛇汤是如何美味,而且强调一定要吃一回蛇肉。说句实话,俺当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还是喝了一口汤,味很厚,很多油。不过俺敢欺负青蛙,在北京只吃过很小很小的牛蛙,在桂林俺还是壮着胆吃了一条蛙腿。只求阿弥陀佛,青蛙不要怪罪俺,你们被养来作菜,也是命啊。鸡、鸭的都很多,虾的个头也比较大。不过,青菜总归是比北方的餐桌上少了些。俺倒现在也没有研究清楚,桂林人吃的那种是油菜秆还是白菜秆,带着花儿很好看,不过有点苦味,比起北方的白菜、菠菜、小油菜来,味道还是很不同的。
还有,桂林街上的小吃。有一种叫做“酸”的东西。凡是有吃的街头,几乎都有挑着一个帆布售卖“酸”的。起初还以为是什么汽水、饮料,后来才知道,就是各种各样的酸菜,像吃刨冰,拿一只小签子端着塑料小碗吃。几乎所有的“酸”都很辣,见过Open被辣出眼泪的样子,还有樊同学“这些东西卫生不靠谱”的教导,俺终归还是没尝。
不过某一周末,俺和阿航、婷婷、57结伴去街上觅食,竟然发现了一种极好吃、极便宜的东西——米线(也可称作粉丝的)。一块钱一碗,里面的粉丝极细,看起来很卫生,而且还附带着“酸”。当然了,如果愿意再多掏5毛一块的,那碗里的东西就会更丰富了,比如卤蛋。一向爱吃麻辣烫的俺和阿航到了桂林街上,就不得不感叹了。说句实话,桂林的麻辣烫小摊让人不敢恭维,油乎乎的汤里面横竖散着串儿,像一锅粥,看着颜色已然很不纯净,竹签子竟全部浸在油汤里,食欲全无。不由想起挂甲屯里的麻辣烫,同样小规模,可毕竟干净得多呢。
最赞的是和婷婷去吃水饺,拐了N个弯,撞见一家东北水饺馆。凭俺的经验,东北菜馆、饺子馆做的东西都相当合胃口,而且分量特足。果不其然,俺们两个在那吃了一顿最美味的水饺。另外就是和Open、常子以及婷婷,去的火锅店。偶主点的菜,两份菜一份汤,还有一小盆米粉,居然吃的精光,恰到好处。价钱也不贵,四个人才花了30多块。在满是米粉的桂林街头,想找家正宗北方口味的小饭馆还真需要体力、耐心&运气。
孔老夫子说了,“食色,性也。”谁也不能剥夺俺们吃的权力。桂林的吃,其实还有很多story,脑袋一时短路,一口气也说不完了。不过说到底,吃啥并不重要了,俺觉得跟那么一堆伙计在一起“吃”感觉才是最为珍贵的,这辈子也忘不掉。
有时间,咱继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