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首页
首页 >> 旧站栏目 >> 首页 >> 正文
7.12-7.13记者工作初体验
发布日期:2007-09-01点击数:
按时起床,吃早饭,同学们对这样规律的生活似乎还没有完全习惯,作为实习生的工作已经开始进入正题。初步体验记者生活,不同部门之间迥异的工作氛围和风格显露出来。晚报与日报、社会新闻与时政新闻,对记者的要求有其特殊之处。 晚报社会新闻部两同学采访远行,品阳朔走漓江 肖芳、郭雅婧两位同学随晚报社会新闻部远行阳朔采访。两位同学沿途慰问了报社策划的“走漓江”团队,采访了阳朔形象大使文双福,漂流了风景优美的遇龙河。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闻名中外的阳朔西街,肖芳自有她的感受: “不得不说,西街是阳朔的一张很耐人寻味的名片。青石板铺就的明清老街上,既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缩影,也随处可见悠闲纳凉的外国人。他们既是桂林的仰慕者,也成为西街的经营者。虽然说太过古老的元素和太过现代的因子混杂在一起风格迥异,但是到处弥漫的雅致情调还是让中外旅人在这里心甘情愿的‘快乐中毒’。” 走漓江的勇士,也因其“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寂寞”的乐观坚定,而给两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政新闻考验耐性,细节很重要 与社会新闻部风风火火的工作节奏相比,日报和晚报的时政新闻显得相对“冷静”。跟晚报时政部邱校长跑教育新闻的肖龙凤,在初次现场采访前后体会到记者立场的重要性。采访中发现私立学校招生没有按规定操作的情况时,她遇到了是否该写出来的困惑。事实上,“这些话不能写进新闻;因为大家都知道,可以说是一个‘潜规则’,记者不能轻易去捅”。 同样,日报政文部的陶雪璇在采访大讲坛过程中,总结道:报道在现实中要受到各种软性和硬性约束,记者需要努力适应环境,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完成高质量的报道。一次次小小的困惑,也算是学习的机会。 当然,日报和晚报时政新闻的同学感同身受的另一事实,就是细节的重要性。采访会议的同学们都会发现,新闻事件的背景极其重要,不把握大局便难以切中要害。而短消息更要精炼加精到,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 日报策划部李利军展开调查,网吧、传销都不误 自7月11日独闯网吧之后,日报策划部李利军开始准备对桂林传销受害者进行访问。在网吧伪装成无业游民进行暗访,并使用照相机偷拍——调查性报道给李利军提供了“历险”的可能。下一次传销受害者访问效果如何,同学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7.8-7.10暑期桂林实习拉开序幕 7.11报社正式工作第一天 7.14-7.15忙里偷闲,全面领略“甲天下”风光 7.16-7.20全面投入记者工作 7.21-7.22访古镇,勇漂流 7.23-7.27在实习中深入丰富的社会现实 7.28-7.31惜别桂林,惜别报社

上一条:7.14-7.15忙里偷闲,全面领略“甲天下”风光
下一条:7.11报社正式工作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