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首页
首页 >> 旧站栏目 >> 首页 >> 正文
7.23-7.27在实习中深入丰富的社会现实
发布日期:2007-09-01点击数:
实习进入最后一周,同学们获得了更多深入现实的机会。从社会新闻到时政新闻,桂林的更多侧面一一展现出来,带来更深的震撼或感动。与此同时,徐泓老师到达南宁,希望同学们集中了解报社策划组织的几个大型活动,同学们也因此获得了与报社几位资深记者接触的良机。 社会新闻部两女生出入险境 这两天,肖芳与唐艳兰老师出入火灾现场,顶着浓烟滚滚采访。唐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可与拼命三郎相比。在事故现场和消防队奔波之后,肖芳总结:“采访现场听到很多的声音,有抱怨消防队员工作不到位的,有抱怨楼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有称赞物业反应及时的等等,采访经验不多的我便没有了主见,写的稿子成了纯粹的采访所得整理。唐姐后来的指正让我收获颇多:做记者一定要有自己价值判断,你得清清楚楚地了解实情,面对不同的声音要不为所动,把握主流的报道方向,寻找最佳的报道切入点。归结为一点:记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 雅婧则在一起工地安全事故中遭遇了“危机”——一个工人被钢架砸成重伤,工厂的人想隐瞒过去,不被媒体报道。面对被围攻的危险,采访人的隐瞒还有血淋淋的考验,她在震惊之余叹息“人性上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也不能改变新闻的客观性”,领略了做记者的一些危险与难处。

消防官兵(肖芳/摄)
点滴感受新闻人肩上的社会责任 媒体与社会民生的关系密切。作为一个准新闻人,北大实习生越接触社会,越感到新闻人肩上责任的重大。教育新闻方面往往最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在这条线上跑的龙凤深感这些消息必须真实准确、写到实处;而消息的发布,也因重要程度而宜——总结起来,“晚报主要是为市民服务的,与市民关系密切的,一定放在要闻处”。 日报的文静也认为:新闻报道除了要符合真实的起码要求外,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对报道所能造成的后果要有预见性。 探究报社策划活动“内幕” 7月27日,同学们开始策划新的采访任务。桂林日报社近几年成功的策划了一系列新闻活动,引起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关注。“重走长征路”、慰安妇、公益“走漓江”等引人注目的活动,就在同学们的考察之列。 经过报社林秀文书记的介绍和联系,同学们的考察得到了报社上下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采访报社的部分编辑及资深记者的机会。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相对紧迫,但也锻炼了同学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报社工作整体情况的理解。 相关链接: 7.8-7.10暑期桂林实习拉开序幕 7.11报社正式工作第一天 7.12-7.13记者工作初体验 7.14-7.15忙里偷闲,全面领略“甲天下”风光 7.16-7.20全面投入记者工作 7.21-7.22访古镇,勇漂流 7.28-7.31惜别桂林,惜别报社

上一条:7.28-7.31惜别桂林,惜别报社
下一条:7.21-7.22访古镇,勇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