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博士生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3-08-30点击数:

 

陈 刚

简历: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告学系主任,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兼任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负责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主任等。

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国际传播》,完成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中国乡村调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广告产业中国模式的理论建构研究》等,出版《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创意传播管理》(2012,机械工业出版社)、《关键时刻战略—激活大数据营销》(2013,中信出版社)、《中国乡村调查-农村居民媒体接触与消费行为研究》(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超越营销—微博的数字商业逻辑》(2016,中信出版集团)等。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科二等奖。

 

研究领域:

1.广告学

2 数字化发展与数字营销传播

3.品牌传播

 

博士招生方向:

1.数字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2025年招生)

2.品牌传播

 

 

陆绍阳

简历:

曾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 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

兼任教育部 2018-2022 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

专著《中国当代电影史》曾获北京市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视听语言》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论文三次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多次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当代电影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

 

研究领域:

影视文化研究、电影产业研究、视听语言研究。

 

博士招生方向:

影视文化与产业(2025年招留学生)

 

 

胡 泳

简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

胡泳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中国财经电视节目的创新者之一。

胡泳自1990年代中期即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发表论文多篇,有多种著作及译作。著作《网络为王》(1997)是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专著;著作《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 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 20 本书”之一;著作《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 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著作《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讲授课程:新媒体与社会;网络政治学;互联网认知;社会科学的经典与前沿。

研究领域:

  1. 数字媒介与数字社会

  2. 网络政治学

  3. 数字经济与管理

 

博士招生方向:

数字媒介与数字社会(2025年招生)

 

许 静

简历: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传播专业硕士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国社科重点课题“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路径与方法” (23AXW008),并承担外文局、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国家语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机构相关课题十余项。近年来致力于全球健康传播研究,侧重于青少年控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基层卫生应急科普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连年主办“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大跃进运动中的政治传播》、《传播学概论》、《舆论学概论》、《多元语境下的健康传播》(执行副主编)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几十篇。

 

研究领域:

  1. 健康传播

  2. 政治传播

  3.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

  4. 风险沟通与媒介治理

 

博士招生方向:

健康传播与媒介治理(2025年招生)

 

 

陈开和

简历: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硕士,香港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学系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记协理事、北京市记协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多次参与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审。曾担任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编辑室副主任(挂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媒体与国际关系、台湾媒体与海峡两岸关系;讲授《世界新闻史》《媒体与国际关系》《全球化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曾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列宁思想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研究领域:

1.中外新闻传播史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 全球传播研究

 

博士招生方向:

  1. 新闻史论

  2. 全球传播研究(2025年招生)

王维佳

简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界别);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理论传播专家库成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特邀理事;中信改革与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

200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先后四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多次获得北京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研教学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四十余项课题。长期与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传播治理问题的研究。

出版《媒体化时代:当代传播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等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研究领域:

1、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理论;2、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3、传播政治经济学;4、中国大众媒体与社会变迁

 

博士招生方向:

国际传播与发展传播(2025年招生)

 

 

王洪喆

简历: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2006),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2014),2014 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导,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高端智库中信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青年学会研究员。

王洪喆致力于以媒介为中心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近年来的学术兴趣集中在理解20 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路线的历史构造、知识类型与社会后果,围绕这一主题,他的研究触及了诸如控制论、科幻小说、计算机技术、电子游戏、生态文明、数字劳工与劳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文化与城市空间政治、粉丝经济、网络民族主义等多个面向的讨论,特别是对于理解信息科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关系,做出了基础性讨论。

中英文论文见于《开放时代》、《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读书》、《电影艺术》、

《文化纵横》等刊物。论文获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二等奖,第六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年度最佳论文奖(2019‐2020);北京大学“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17、2019)、方正教师奖(2016)等,讲授《传播学理论》、《信息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方法导论》等课程。

担任《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等刊物匿名评审专家。为

《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信睿周报》、《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等主流媒体撰稿和接受采访。同时积极介入当代艺术和公共讨论,长期与多位艺术家合作研究与创作,受邀为数十家艺术机构讲座和写作。

 

研究领域:

  1. 新媒介与信息社会研究

  2. 媒介史与媒介理论

  3. 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

 

博士招生方向:

媒介史与新媒介研究(2025年招生)

 

 

张慧瑜

简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系系,文学本科,1998-2002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硕士,2002-200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2005-200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2015-2016

2017年任职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基层传播理论与方法》《影视与文化研究》《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影视文化与批评》《光影中的百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非虚构写作》《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实践前沿工作坊》《非虚构写作实践与实习》《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等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从事基层传播、视听传播、新闻社会史和非虚构写作研究。获得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人文类比赛三等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21/2023)、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2021)、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3)、北京大学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2019)等。

承担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以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数字时代文艺批评机制研究》、201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从转型到崛起——新中国电影专题研究(1949-2019) 》、2018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史(1905-2017)》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获得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学术精品”推介计划优秀作品奖(2023)、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2/16届“学会奖”专著一等奖(2019/2023)、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3 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2020)、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北京文艺评论 2019 年度优秀作品”(2019)、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 11 届“学会奖”论文一等奖(2018)、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首届视听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18)、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2016)、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2014)、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征文二等奖(2014)、《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最佳书评(2012)等。

担任第九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大学高研院经略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专著《基层传播论》《文化传播: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视觉现代性:20 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以电影为媒介:当代中国的认同传播》《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以文学为媒介:当代中国的文化经验》《打开锈住的记忆:影视文化与历史想象》《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北京题材影视剧研究》等,教材《非虚构写作》《基层传播:理论与实践》《城乡互助:群众文艺的案例与经验》,主编《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不远万里:国际友人与20世纪中国》《Z 世代:成长中的新一代青年》等。在《国际新闻界》《开放时代》《读书》《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现代传播》《文化研究》《Positions : Asia Critique》《Javnost: The Public》《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World Literature Today》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非核心、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学习时报》《南风窗》等主流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300余篇。

 

研究领域:

  1. 影视文化传播研究

  2. 基层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

  3. 新闻社会史与根据地研究

  4. 国际友人与 20 世纪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博士招生方向:

影视文化与基层传播研究(2025年招生)

 

 

王天夫

简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委。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学士(主修广告学,辅修经济学);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传媒学院广告学硕士;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曾任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营销学助理教授。

在美国任教期间开设Marketing Management、Marketing Research、Marketing Analytics等课程,三次荣获优秀教学奖。在北京大学开设《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案例研究》、《中国媒体市场与媒体战略(英语授课)》、《全球营销传播(英语授课)》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专注于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验方法相结合,研究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优化营销、传播和战略决策,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中英文论文见于《广告研究》、Journal of Adverti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active Marketing、Marketing Science、American Academy of Advertising Conference等期刊与会议。受邀担任Journal of Advertising, Psychology &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Conference, American Academy of Advertising Conference等期刊与会议的审稿人。

 

研究领域

    1. 人工智能营销传播

    2. 智慧社会治理

    3. 国际品牌传播

       

博士招生方向

人工智能营销传播2025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刘金河

简历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拥有新闻传播学、法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背景,读博期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学,师从互联网治理资深学者弥尔顿·穆勒(Milton Mueller)。入职北大前,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年来,围绕媒介治理开展跨学科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承担国家网信办等部委研究项目,在Policy & Internet,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了多篇CSSCI和SSCI论文。担任国内外多家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入选国际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Fellow、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专项工作组专家,曾组织承办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分论坛并参与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China IGF)成立筹办。

面对数字社会和数字文明,主张在新闻传播学中融入多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强调文化作为一种媒介治理的建构力量需要被理论化,以实现数字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创新乃至范式转变。

开设课程:本科生《媒介经济学》《新媒介社会学》《传媒伦理与法规》,研究生《互联网全球治理与国际传播》《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研究领域:

    1. 媒介治理

    2. 传播制度

    3. 传媒经济与管理

招生方向:

互联网治理、媒介治理、传播制度(2025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招生说明:

  1. 每年硕士、博士的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见每年北大研究生院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2. 对博士生考生不提供参考书目,不提供往届试题;

  3. 2025年博士招生方向见“博士招生方向”中括号标注。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电话:010-62758122

院系网站链接:www.sjc.pku.edu.cn

 

 

上一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选题报告
下一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年度考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