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出版企业的文化管理讲座纪要
发布日期:2007-04-24点击数:
主讲人: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聂震宁 时间: 2007年4月19日14:30—16:30 地点: 北京大学  我们国家80年代的出版人,把出版当作某一专业来做,每个专业都有对应的出版社。现在的出版学由于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密切相关,被称作文化界的显学。而现在的出版业又面临一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出版企业的文化管理理论与实务。出版业一直以来面临着如何确定产权关系、如何评价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消除市场壁垒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现在深层次的难题却凸现出来。下面我们分部分来说明。  出版企业需要实行文化管理。  其实,出版业所面临的如何确定产权关系是一个价值认定的问题,如何评价两个效应也是一个价值认定的问题。集约化关隘重重以及市场秩序的优劣影响,也都是影响企业行为准则的一个价值问题的认定。在这四方面的问题之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问题。 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问题就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内涵。要实行文化管理,就是指我们的企业要实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行为准则的管理。这种管理内容广发,其中审美情趣也是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管理的对象是什么?首先是企业的宗旨。企业要以什么为宗旨。然后要明确企业的目标。文化管理要盯住目标,例如一个出版社将目标设置为赚钱或多出好书,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可以被认为分别是短期和中期目标。我们现在所说文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是很好的“文化”,而是一种客观的文化管理。文化在这里也不是什么高层次的追求。接着应该是产品价值,企业的战略决策、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而覆盖生产经营的全部流程和企业的各项工作。 文化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和企业价值链管理。按照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提出的看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经历了很多阶段,主要包括: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三个大阶段。 现在我们在出版业,比较普遍推崇和实行的是科学管理。利用经典企业管理方法,成为出版业内非常推崇并付诸实行的管理阶段。前不久,《中国图书商报》发表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有很多排名,例如资产、利润、规模等。这个报告在说明情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忧虑,因为这个报告的导向就是一种经济导向,体现了经济指标。现在出版业关注的也都是刚性指标,可以形成数理模型的指标。但很多有精神内涵和价值的专业出版社,例如中华书局等在这个排名中是个看不见的,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做中小学教材的出版社。对出版业的忧虑,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的忧虑。现在全国出版产业的一年产业价值大概是600亿。但可以看到,中石油一个分公司一年的产值是1500亿。中国出版产业在行业的价值中过分迷恋我们的经济价值,这样做就是我们自小于在这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产业价值、行业价值、职业价值如何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出版的一本书可以使大家开心,快乐,可以影响大家的情绪,这个价值没有办法用数理模型体现。我们过分地推崇企业科学管理就不免使得我们对自己的产业价值、行业价值、职业价值产生疑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编辑叫王培元,他认为利润这只“狗”,撵的我们喘不过气。这样过分看中经济利润不行,很容易对职业本身产生疑问。但是,作为编辑曾经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最早的大编辑家是孔子,但现在某些出版社判断的标准就在于出版产品能否抓住市场,能否作畅销书。如果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我们当然就只能够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而这个阶段也并不排斥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三者相辅相成。 现在出版业的管理还在科学管理阶段补课,但以此为满足是不够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产业加快发展,出版企业已经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这个时候,需要提醒我们自己注意我们终极目标和文化价值,注意我们在社会上得到重视的原因,回想我们的出版价值和出版使命,这样出版业才可能走正路,出人才,出好书。无论是图书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一心放在经济效益上,想赚大钱,这是很难实现的。前两天,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会议,打算出一套书叫《书林守望之书》,这套书就是谈编辑的经历,感悟。包括了我国一些著名的出版作品的编辑都参与了,我的《出版的精神》一书也收录其中,谈的就是文化,当然我们也 必须考虑现实目标,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 第一部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 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两个概念——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说,两者不是相同的概念。文化管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并不只是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全部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文化管理要使用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三个观念管理企业的各个部分。 英国学者尼尔?M?格拉斯所著的《管理是什么》一书认为管理分为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60年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时期。这个时候提出的核心是对人的关心和对企业产业的重要性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营销的概念也在这个时期提出。70年代,进入战略竞争管理时期。这时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大企业的战略调整,管理的兴趣和注意力调整到战略集中管理,最著名的Boston管理,就是优化管理结构。80年代,进入日本式的管理技巧阶段,当时在整个欧洲,西方对日本式管理大为惊叹。日本式的管理技巧强调两个对象——企业员工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并努力把企业办成员工的家园,将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到最高。这个阶段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进入90年代,来到学习型组织管理阶段,在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建设学习性组织的概念,他认为当今市场竞争激烈,而市场表现出非线性,使得企业能够很好地推进管理。而信息化、知识经济潮流都需要企业对于信息和知识保持高度的敏感。只有加速学习,充分授权,培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得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应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除了50年代的科学管理,其后的管理阶段都是包含了价值的管理、道德观的管理和行为准则的管理。在真正的企业文化管理于80年代提出之后,有一些典型的成功例子。一个是FedEx(联邦快递)的创业史。其创办者是一个退役军人,他认为要做好快递,必须军事化,就是迅速、准确。经过多年的发展,FedEx已经成为在美国本土拥有600多架飞机的美国第一快递公司。这是文化管理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个例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刊集团——德国古纳亚尔(Gruner+Jahr)期刊出版集团,他们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定位很准确。包括了八个方面内容:1、社会义务;2、读者至上;3、为广告客户打造最佳平台;4、主人翁精神;5、注重员工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6、富有挑战性的公司文化;7、核心杂志的市场领导地位;8、高利润和长期价值创造。从这两个文化管理的案例,可以看出,文化管理在欧美国家已经是很普遍的管理方式。根据兰德公司的统计,能够生存100年以上的企业,内部都在进行文化管理。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以整体价值的方式体现,个人利益要服从企业利益。从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看出管理的方式是从科学精神向人文精神的转变,而出版企业更应该很好地重视这个问题。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文化管理的四大名著: (美)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 (美)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日本的管理艺术》 (美)泰伦斯?迪尔、爱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 (美)托马斯,《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管理经验》 另外,还应该加上前面提到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现代企业实行文化管理有一些基本原因: 1. 社会进步,以人为本,人的价值得到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必须体现人的核心; 2. 科技发展,企业的软实力竞争激烈; 3. 市场消费,综合型消费成为趋势,企业必须采取文化策略加强产品竞争; 4. 企业重组。我们不要把集团看成必然胜利。企业重组中要处理好企业间的文化差异,跨国应该处理好国际间的文化差异。例如,沃尔玛同意在中国成立工会和其因不了解德国文化而造成在德国的败退。正是包括饮食文化和服务文化等在内的多种差异造成了其失败。 5. 文化无所不在。拥有文化管理才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 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文化管理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而是各个方面的价值问题。  第二部分:出版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 首先,我们要认清文化管理是出版社管理的实务,不是口号或者色彩性质的外在性的东西。这就要求要全面考虑。例如,漓江出版社曾以“爱书,爱社,和为贵”为企业的口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提出了“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铸成我们的文学家园”的口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是出版机构,还应该是文学机构,应该与读者和作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人民文学出版社至今保留着退稿的习惯。这些不是企业文化建设能解决,事实上是企业的宗旨,企业的产品管理。 其次,要确立和研究出版社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出版集团的好书如云,但利润不高。我们不能因此自卑,因为我们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承载了自己的责任。出版企业要有自己价值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中,经济效益是低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是中端,而承担人类文化的传承是终极目标。不要看低了终极目标,如果不实行,会影响一系列的行为。出版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围绕着以下若干方面进行研究: 1. 出版企业的战略规划; 2. 核心决策; 3. 决策控制; 4. 市场竞争; 5. 效益评价; 6. 信息联系; 7. 制度建设; 8. 人员队伍; 9. 行为作风; 10. 学习组织; 11. 环境管理; 12. 社会责任。 这十二个环节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产品管理,最体现我们正当价值观追求的是产品和市场表现。对于出版社而言,产品就是我们的文化。 其中对“市场竞争”的认识,我们应该看到不竞争不行,竞争是市场可贵的品质。但过度竞争是不可取的。商场如战场的说法是不可取得,对于出版社而言大家都是和谐地存在着,你活,我也活,但不得不承认出版业内的恶性竞争很多。 “效益评价”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现在出版机构的激励机制仍然停留在经济效应,虽然适当地存在例如图书奖等一些精神效应,但出版社停留在别的组织给评奖是不足的,对于效益评价一定要想办法。当然,这其中的难度在于社会效益评价。 “学习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一个开放的时期,企业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出版企业需要组织学习,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 最后,我们需要指出,企业文化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在于企业领袖身上。因为文化管理是一种人格化管理,是一种团队精神追求,因此企业领导人的人格和精神追求十分重要,反过来,企业领导人应该将自己的道德追求融入到企业的文化管理中。  总之,文化价值的高低,文化价值的现代化与否应该是对于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以文化为产品的企业,更应该重视文化管理,我们不应该为了市场的效益来放弃自己的终极目标。(记录/李萌)

上一条:北京电视台实践锻炼信息
下一条:现代出版研究所师生参观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